這個題目,不是要談最近熱門的飲食文學,也不是要介紹過去就長銷的工具書──食譜,而是要提醒大家,閱讀在我們生活上很重要的一項功能,那就是「加味」。
台灣人平日飲食,口味重得很,調味料,從傳統的醬油、化學的味精,到時髦舶來的鼠尾草,大量大量地加。然而奇怪的是,在生活的其他領域,我們卻似乎對於如何「加味」很陌生,甚至很排斥。
許久前就注意到,台灣看棒球的人,幾乎都不看「棒球書寫」。棒球是「國球」,可是那麼多球迷竟然也就可以長年累月忍耐報紙上簡陋、不專業的報導,以及幾乎不存在的分析。更不可思議的,球迷還忍耐、坐視電視台完全沒有了體育組,用近乎白痴的水準報棒球相關消息。
在享用棒球時,我們如此甘於陽春平淡,有人在打球,有球賽可以看,就好了。怎麼都不會也不需多要求一點,想要多享受一點呢?
看球前看球後,沒有球賽可以看的時候,讀讀書嘛!美國、日本,不只是棒球書的市場大得驚人,而且棒球書連帶產業更大。報紙記者總是絞盡腦汁要寫有風格,與眾不同的報導,因為讀者的胃口是刁的,也因為能寫好文章的記者,就有機會出棒球書,靠寫棒球名利雙收。換從讀者這邊看,讀者讀慣了報紙雜誌上專業而豐富的報導,也就懂了同樣看一場棒球,很容易就可以多得到樂趣,可以找到和同好徹夜聊天的話題,當然願意找時間讀更多棒球書籍了。
閱讀就成了看棒球、享受棒球的最佳調味了。
棒球如此,其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少了閱讀的旅行,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定比別人少。少了閱讀提味,看到的電影也會貧乏削瘦許多。讀不讀小說原著,讀不讀李安的電影歷程書籍,對我們看「斷背山」有沒有影響?影響大了!
就連談戀愛,就連和小孩相處,為什麼不讓閱讀來幫我們提味加味呢?可生可死、刻骨銘心的愛情往往不是來自現實,而是由現實刺激出來的想像,閱讀,正是幫我們儲備想像資源最好的訓練。
閱讀,在這個社會,越來越是為了「解決問題」。可是,沒有了問題的人生,又怎麼樣?就像是衛生乾淨的食材,不會是我們真正要吃進肚裡的吧!總還要加加料加加工,才能算數,也才活得像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