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31日 星期五

ICQ?

delphij's Chaos - 十年生死两茫茫……ICQ啊
已經好多年沒有用ICQ了,不過我還記得我自己的ICQ號碼,不知道還在不在。當年棄用ICQ其實是因為同學們都在MSN上,新購置電腦的人也多半都直接用MSN而不用ICQ。雖然在我看來ICQ的對話介面設計是比較好的(enter換行,ctrl-enter送出)。連MSN都花了好多年才逼近了ICQ在十年前就達到的usability。現在用的IM除了MSN,還有Skype、Reuters Messaging和GoogleTalk。已經習慣到忘了自己以前最早用的是ICQ了哩。

看看你的"成分"

分析你的成分

haha....還真的是蠻好笑的,看看你自己的"成分"是什麼囉~



Stray Birds, Tagore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Quote of The Day

「當你欠銀行十萬元,銀行就擁有你;當你欠銀行一億元,你就擁有銀行」

有時候想想,卡奴之所以為卡奴,是不是因為欠太少....

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WOW~ A MovableType Theme creator

Movable Type Style Generator



[CHEERS]為客瘋狂

跟著總經理一起為客瘋狂

作者:王曉晴

肯德基近年在電視上頻頻曝光,以幽默詼諧的手法,推出「這不是肯德基!」、「您真內行」等系列廣告,造成社會討論的話題,也創造超乎預期的銷售量。「您真內行」的廣告及「向顧客敬禮」等活動,也讓薄皮嫩雞的銷售量成長了10倍以上。


它行銷策略的成功,不僅吸引媒體的注意,也是各大商學院經常討論的行銷個案之一。究竟肯德基的行銷為什麼會成功?它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這些問題,將由「一日良師」的活動主角陳思穎,從體驗中慢慢領會。
帶著生澀與未知、走進肯德基永和門市的7年級生陳思穎,大概怎麼樣也沒想到,2月8日這一天迎接她的,不單只有肯德基台灣區董事總經理吳美君一人,還有肯德基永和門市近40位全體同仁的熱情總動員!
當天清晨7點30分,肯德基永和店4個樓層早已燈火通明,等候吳美君的到來。不久,就在門市服務人員的一陣騷動之中(平常店員也很少近距離接觸總經理),台灣肯德基的大家長吳美君,穿著藍白條紋的服務員制服出現,員工紛紛湧向前拍照、要求簽名。
在一樓等候的陳思穎,不敢相信眼前這位率直、自信的女性,竟是領導130多家門市、近6千名員工的CEO?而今天,陳思穎更成為難得的幸運兒,可以直接向吳美君學習、討教單店行銷的箇中奧妙。
單店行銷的第一課:為客瘋狂!
順著吳美君的步伐,陳思穎走上3樓,立即被一陣巨大的喝采聲給淹沒了:「您真內行!您真內行!……」。這是一場由肯德基各門市在每季所舉辦的「為客瘋狂(Customer Mania)CM慶祝會」。陳思穎當天「單店行銷」的學習主題,就從這場熱情、歡笑的「震撼教育」開始。
餐廳經理楊怡萍率領門市同仁,先用一個最熱烈的新人歡迎儀式,為陳思穎暖身。當陳思穎起身自我介紹之後,全體即大喊:「思穎,我們愛妳!」而思穎也迅速回應:「謝謝,我也愛你們!」僅管對環境仍覺陌生,陳思穎表現大方,絲毫不感到忸怩。
陳思穎不解地問:「什麼是為客瘋狂?它和單店行銷有什麼關連?」
吳美君解釋,「為客瘋狂」就是要超過客戶的預期,並且樂在其中的去為顧客服務。她認為,對於一個進入成熟階段的速食業來說,要如何從同業中勝出,首先就要做到「品牌區隔」。品牌區隔不單指在產品廣告,而是員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能超乎客戶的期待。
而肯德基定期舉辦的為客瘋狂慶祝會,就是一個激發員工熱情,培養為客瘋狂服務精神的活動。「唯有當員工熱情地參與,才能顧客也有同樣的感動,」吳美君道。
不斷地認同鼓勵,激發員工的熱情
慶祝會現場,只見分成3大家族的永和店員工,大聲地為各團隊獲獎人歡呼喝采,鼓勵他的優良表現。認同鼓勵也是肯德基極為重視的企業文化之一,無論從總公司到各門市,即便是一個小動作,都會得到相當的肯定。
聽著團隊此起彼落的叫好聲,陳思穎不禁問:「熱情是如何推動的?會不會有人不好意思喊出來,去誇獎別人?」
吳美君回答道,熱情是每個企業都喜歡的特質,但在肯德基尤其重視,還發展出一套「認同鼓勵」的方法,由總公司的主管開始做起。只要員工有好的表現或進步,主管就把他的事蹟寫在一張「認同鼓勵卡」上,不僅張貼在佈告欄上,也在公開的場合上熱情表揚。
「企業有認同鼓勵的文化,才會讓對方做得更好,有助於建立協同一致的團隊」只要吳美君到各個門市走訪,她第一件事就是到員工休息室,看看牆上的員工照片、認同鼓勵卡多不多,以及留言本裡面寫些什麼。因為這些都反應出餐廳的氣氛。吳美君認為,「團隊的氣氛好,員工才有笑臉去面對顧客。」
活動注入fun,讓行銷更成功!
繼頒獎活動之後,店長請全員就當天慶祝會的主題─「抓緊每一秒鐘」進行討論,並舉辦一場「爭分奪秒」的競賽遊戲:運用有限的時間,在一張印有微笑表情的圖像上,用貼紙貼出該微笑表情。遊戲中,只見大家七手八腳地貼了起來,陳思穎也盡情加入,樂在其中。
「樂趣(fun)」是肯德基成功行銷的另一個配方。去年肯德基「薄皮嫩雞」的造勢成功,就是在廣宣活動中加入了樂趣的因子。
當時,肯德基除了強力播送「向內行人致敬」的電視廣告外,各門市也同步舉辦「向顧客敬禮」的活動:當消費者點購「薄皮嫩雞」的同時,餐廳服務人員就會向對方敬禮,大喊:「您真內行!」
為了讓員工敢於表現,肯德基就讓員工發想各式各樣的敬禮動作。於是,「蛇形刁手」、「黃飛鴻」等動作紛紛出爐。在嘻嘻哈哈之中,再怎麼害羞的員工,也敢鼓足勇氣,樂於和顧客互動。
100分的CHAMPS
吳美君進一步說明,在員工和團隊都做好準備、能夠熱情參與時,整個餐廳的“CHAMPS”才能達到100分。
“CHAMPS” 可說是肯德基對於品質的基本要求:美觀整潔的環境(Cleanness)、真誠友善的接待(Hospitality)、準確無誤的供餐(Accuracy)、優良維護的設施(Maintenance)、高質穩定的產品(Product),及快速迅捷的服務(Speed of Service),簡稱為「美、真、準、優、高、快」。
為了讓陳思穎體會如何正確迅速地提供服務,吳美君請陳思穎進入肯德基最神聖的地方──工作區(廚房),進行雞肉裹粉、炸雞的實習。若不是親身參與,陳思穎從來都沒想過,一塊炸雞裡面,竟有那麼大的學問。
單單看訓練員示範為炸雞「裹粉」,陳思穎就看得眼花。這套「7─10─7」的標準動作,一點也不馬虎:要先將醃漬過的雞肉放入炸粉,雙手從中間插入粉中,再往左右挑起,連續翻7下。然後再以網籃把肉片舀起、左右搖動以抖落粉末。進而點水1下後,再搖動10下,然後再重覆前面的7次翻手動作。完成之後,左右手各拿起一片肉片,手腕輕輕互碰一下,以抖落粉末使其均勻。但必須注意不能讓肉片碰到,避免肉片沾黏。
陳思穎做得手忙腳亂,2片肉片翻了又翻,該是左右搖的變成上下搖,直呼:「真是學問大啊!」她也明白,沒有這些基本工夫,要講單店行銷,無疑是空談。
深耕商圈,成為社區的中心
在陳思穎對餐廳服務有更深的體認之後,她直問吳美君:「肯德基近幾年竄起來,是因為差異化成功的因素嗎?」
吳美君答道,除了行銷的成功,還加上落實地推動為客瘋狂精神、建立協同一致的團隊,以及做好單店行銷的結果。
她進一步解釋,「要做好單店行銷,必須非常踏實地認識你的顧客,徹底了解該門市的商圈型態。」包括附近有多少學校、安親班,有多少辦公大樓、醫院、病床數有多少等等,都應盡數掌握。
在了解商圈之後,就要努力成為該區的活動中心。配合顧客的消費習性,在不同的時節、節慶,預先設想顧客會有什麼樣的需求?除了用餐之外,還要想辦法去創造顧客來店的意願。
近年肯德基持續經營兒童市場,便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拉攏家長及小朋友的心。例如:奇奇健身操、奇奇歡樂營,或是奇奇生日餐會等,讓餐廳的吉祥物陪伴兒童做活動,學習日常生活的知識,不但讓兒童玩得開心,家長也能放心參與,進而能口耳相傳,擴大活動效益。
一日良師,終身受益
回想一整天的參與,陳思穎學習到,原來單店行銷的根本核心,在於員工的熱情。因為有熱情,團隊有良好的合作默契,才能讓服務達到100分;也因為有熱情,各門市才能持續地深耕商圈,不斷創造新的顧客需求。
「一日良師」的活動最末,思穎熱切地請教吳美君有關畢業後的求職方向:「究竟要找知名企業,還是要找自己喜歡的環境?」
「找自己真正喜歡的啊!台灣的大企業滿多的,真的要換的話大概也換不完」吳美君以個人的發展經驗建議其他的準社會新鮮人,未來求職時不妨毛遂自薦,主動爭取,自然能擁有更多機會。
【見習心得】
陳思穎:很榮幸的能夠第一次就見到肯德基的總經理,跟我解釋該公司執行員工訓練、單店行銷的理念;我想這是一般人所無法擁有的高檔待遇。
從參與「為客瘋狂」的慶祝會中,我才發現原來員工訓練是可以這樣有意思,並且充滿了team-work的團隊精神。不論男、女、老、少,都相當擁有熱情,針對當日的課題「迅捷的服務」,充分發揮團隊腦力激盪的精神。
其實從我所學當中,學校老師就常常強調,出去做事最重要的就是「產業know-how、管理知能、人際關係」;我在肯德基體驗了如何炸好口卡啦雞腿,真的,令人驚呼原來他們是真真實實在博感情做老實生意的。雞是從新鮮醃漬到有學問的裹粉、七次翻手,一直到下鍋。沒錯,這就是他們產業成功的know-how,各個都是門學問。再來是管理知能,永和店的店經理除了從基層員工做起之外,更貼心的布置屬於他們內部員工的小園地;相信,這裡良好的互動就是店經理的管理功勞。
對於我這樣一個社會新鮮人來說,我覺得真的是要勇敢嘗試;我也曾投過履歷表,也曾碰釘子、或因不適合該公司,而有些挫折感。不過今天的一些學習,以及整個活動的參與,我覺得要更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更積極的讓別人看到,你很努力爭取。這可能是我們未來找工作的第一步:你要有正確的態度,就會有好的開始。
【CEO的話】
吳美君:我覺察到思穎對很多事都很有興趣,滿有好奇心的;這是很重要的特質,我自己也有。我覺得無論你是老鳥也好,菜鳥也好,都應保有好奇心。譬如她會問:為什麼(裹粉)要這樣抖?要這樣拍?你問人家才有機會回答你。即使是現在,我也經常保有好奇心去問、去學。
很多主管常跟我反映,剛畢業的年輕人,最在乎工作是否有趣。但為什麼我們不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樂趣?這比什麼都重要。你可以去想:我怎麼樣把工作做得讓人家都羨慕?做到沒有人可以比你好。這是很重要的態度。我過去做的很多事,有些真的是很無聊的一個動作,但我可以做得津津有味。

2006年3月29日 星期三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還是那句話,You are who you believe to be.





嘆氣

最近,嘆氣變成一種不自覺的habit。等到警覺到自己剛剛嘆氣的時候,又有種"唉~"的感覺浮上來,又想要嘆氣了....
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氣

2006年3月28日 星期二

深白色二人組

魚在水裏哭



  魚說:『你看不見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裡.......』
  水說:『我能感覺你的淚,因為你在我的心裡.....』




  魚在水裏哭

  我握著你的手說 魚在水裏哭

  你笑著說別傻了 魚並不會哭

  他們是一種沒有眼淚的動物

  樹在雨裏哭

  我抬頭看著你說 樹在雨裏哭

  你溫柔看著我說 樹並不會哭

  他們是沒有思想情感的植物


 R 我突然的無助

  沒有眼淚的悲傷沒有人清楚

  只能呼吸這不被瞭解的孤獨

  一個人靜靜祈禱一切會結束

  我眸斷這無助

  很需要你能給我一點點保護

  想對你說的話卻總說不出

  我變成了植物

  沒有人在哭

  你摸著我的頭說 沒有人在哭


  我在哭

  只是沒有人在乎



2006年3月27日 星期一

學弟們越來越厲害了


本來以為是103大階梯教室的,不過仔細看後應該是資訊之夜表演的節目吧!
邦鋒我不認識,應該是新來的教授吧 :) 好好笑~~ 歌詞如下

使徒讓人受盡委屈
找不到遞迴的真諦
迴圈不會停 又弄到當機
連debug都沒有勇氣
只能死撐到這裡
還是有些error不行
測試沒反應
整個orz
上傳就要截止的前夕
到底該不該放棄
想很久要不要抄襲
我很不願意 也開始懷疑
眼前的0 是不是我逃不了的宿命
使徒讓人受盡委屈
找不到指標的意義
當我一執行
就出現訊息
"本程式即將要關閉"
邦鋒讓人變得Crazy
熱血的心已經被澆熄
無奈我自己
寫不出subroutine
放compile的warning
停在code裡
冏o冏oo 冏oo~~
上機考試有夠刺激
整整四小時的拼命
考前沒信心 考完快葛屁
想撞牆卻沒有力氣
程式設計讓人哭泣
我真的不想被二一
現在才努力 來不來得及
還是準備重考比較實際

[楊照]閱讀調味料

這個題目,不是要談最近熱門的飲食文學,也不是要介紹過去就長銷的工具書──食譜,而是要提醒大家,閱讀在我們生活上很重要的一項功能,那就是「加味」。


台灣人平日飲食,口味重得很,調味料,從傳統的醬油、化學的味精,到時髦舶來的鼠尾草,大量大量地加。然而奇怪的是,在生活的其他領域,我們卻似乎對於如何「加味」很陌生,甚至很排斥。
許久前就注意到,台灣看棒球的人,幾乎都不看「棒球書寫」。棒球是「國球」,可是那麼多球迷竟然也就可以長年累月忍耐報紙上簡陋、不專業的報導,以及幾乎不存在的分析。更不可思議的,球迷還忍耐、坐視電視台完全沒有了體育組,用近乎白痴的水準報棒球相關消息。
在享用棒球時,我們如此甘於陽春平淡,有人在打球,有球賽可以看,就好了。怎麼都不會也不需多要求一點,想要多享受一點呢?
看球前看球後,沒有球賽可以看的時候,讀讀書嘛!美國、日本,不只是棒球書的市場大得驚人,而且棒球書連帶產業更大。報紙記者總是絞盡腦汁要寫有風格,與眾不同的報導,因為讀者的胃口是刁的,也因為能寫好文章的記者,就有機會出棒球書,靠寫棒球名利雙收。換從讀者這邊看,讀者讀慣了報紙雜誌上專業而豐富的報導,也就懂了同樣看一場棒球,很容易就可以多得到樂趣,可以找到和同好徹夜聊天的話題,當然願意找時間讀更多棒球書籍了。
閱讀就成了看棒球、享受棒球的最佳調味了。
棒球如此,其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少了閱讀的旅行,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定比別人少。少了閱讀提味,看到的電影也會貧乏削瘦許多。讀不讀小說原著,讀不讀李安的電影歷程書籍,對我們看「斷背山」有沒有影響?影響大了!
就連談戀愛,就連和小孩相處,為什麼不讓閱讀來幫我們提味加味呢?可生可死、刻骨銘心的愛情往往不是來自現實,而是由現實刺激出來的想像,閱讀,正是幫我們儲備想像資源最好的訓練。
閱讀,在這個社會,越來越是為了「解決問題」。可是,沒有了問題的人生,又怎麼樣?就像是衛生乾淨的食材,不會是我們真正要吃進肚裡的吧!總還要加加料加加工,才能算數,也才活得像樣吧!

2006年3月24日 星期五

Paypal 支付結婚禮金

本班最猛的男人 Cowo 將要在 2006/6/11 假高雄國賓大飯店舉行結婚典禮.....今天他在MSN上問我要不要去

6/11 我應該還在上海,就先說聲對不起順便恭喜了。然後開始閒聊了起來:
[10:43:59] (l)(e)(a)(f): haha恭喜功喜~~ 記得裸照要上網喔
[10:44:09] (l)(e)(a)(f): 不然你弄個刷禮金的網站我去那邊刷卡好了
[10:44:28] (6) ~.~ (6): ...
[10:44:33] (6) ~.~ (6): 真有創意
[10:44:43] (6) ~.~ (6): paypal? donate?
[10:45:07] (l)(e)(a)(f): paypal也不錯,你有帳號嗎?
[10:45:18] (6) ~.~ (6): 沒有啦
[10:45:23] (6) ~.~ (6): 我虎爛的
[10:45:31] (l)(e)(a)(f): ㄟ,我說真的哩
[10:45:46] (6) ~.~ (6): 真的沒有阿 哈哈
[10:45:52] (6) ~.~ (6): 我想 我是不是該辦一個
[10:46:01] (6) ~.~ (6): 然後 各位同學就可以給我錢了?
[10:46:07] (l)(e)(a)(f): 是啊是啊
[10:46:08] (l)(e)(a)(f): 辦一個吧
[10:46:14] (6) ~.~ (6): good idea
[10:46:26] (6) ~.~ (6): 我來去申請 哈哈
[10:46:33] (l)(e)(a)(f): (Y)(Y)(Y)
[10:46:56] (l)(e)(a)(f): paypal 實為 remote 結婚禮金的最佳金流載具啊
[10:47:22] * (6) ~.~ (6) 已將他/她的個人訊息更改為 leafy : paypal 實為 remote
結婚禮金的最佳金流載具啊
[10:47:27] (6) ~.~ (6): 謝 我真的會去辦
[10:47:36] (l)(e)(a)(f): 好~ 我依職期待可以有一天上網刷禮金
[10:47:41] (l)(e)(a)(f): 感謝Cowo給了我一次機會~
[10:48:29] (l)(e)(a)(f): 不過我覺得其他同學應該會恨我吧 ... bwahahahah
這樣全班散佈全球的同學們.......你~們~都~跑~不~掉~啦~
我一直很想有機會在網路上用信用卡支付禮金(很奇怪吧,但是就是很想),終於可以學多隆唱『就在今年得~償~所~望~』

2006年3月23日 星期四

新綠



走過小區中庭隨手拍的,很有活力的感覺

成功是一種態度

今天收到了Cheers電子報,裡面的內容講的是一個人的"良師",轉載如下:

=================分隔線====================
良師一句話,改變你一生
作者:吳凱琳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校園裡,我們渴望有良師的指引;進入社會,面對更複雜、更競爭的環境,我們對於良師的需求更強烈。從平凡的上班族、主管、甚至到CEO,都渴望在面臨困難時,有人指點迷津。良師對於我們的生涯發展有什麼樣的重要性?如何培養個人的良師顧問群,如何傾聽他人的智慧?
2002年,來自義大利的陸博濤剛接任P&G寶僑家品台灣總經理,急著想要改變所有的事情,期待在短時間內有一番新作為,沒想到卻引起組織內部更大的混亂。在忙得焦頭爛額之際,他想到了自己的良師、當時擔任大中華區總裁的羅宏斐(Laurent Philippe,目前擔任西歐區總裁)。電話中,羅宏斐第一句話就問說:「你有攀岩過嗎?」這個問題讓陸博濤有些摸不著頭緒。
羅宏斐繼續說著:「攀岩時,一次只能選擇移動一個部位,如果四肢一起行動,只會沒命。攀岩的方法是先用左手抓住一個定點,再來是右手,然後是左腳,最後是右腳。」
羅宏斐提醒他,經營企業就像攀岩,不能什麼都想做,面對任何情況,你都必須做出選擇,決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做選擇』成了我非常重要的管理原則,包括工作上以及個人生活上,」陸博濤有感而發地說。
回想過去,哪個人在你人生的關鍵時刻對你說了某句話,改變你的想法、行為、甚至是人生?還是,在你最困難、最徬徨時,找不到人說出你的疑惑,指引方向?
讀過上百本的書、上過數百次的課,都抵不過縱橫職場多年、見過大風大浪、經驗老道的主管的一句話。這正是「良師學習」(mentoring)的基本意涵,透過一對一的人際互動,由資深、有經驗的人提供建議與支持給資淺的年輕人。
對個人而言,這種學習方式到底有何特別?有什麼重要性?
良師為什麼重要?
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管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同時也是研究「良師學習」的權威凱西‧克蘭姆(Kathy Kram)指出,良師對個人的影響包含3個面向:
1.為個人生涯產生決定性改變
所有人尋找良師的最主要目的,無非是希望對個人在工作上或生涯發展上提供建議、解決疑惑。很多時候,這些建議對個人的生涯產生決定性改變。
大約10年前,陸博濤在擔任海倫仙度絲西歐區行銷副總經理期間,就已下定決心要到亞洲工作,但問題是,要如何說服公司讓一個義大利人去負責亞洲業務?
他打了一通電話給他的導師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fe),約好一起吃午飯。當時歐基夫擔任P&G全球美髮用品事業群總裁,後來擔任台灣區第1任總經理。歐基夫給了陸博濤3點建議。
第1,一定要非常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很多人向公司提出要求,希望爭取某個職務或機會,之後卻又反悔說自己不想要,個人的信用將因此破產,往後有任何其他的機會,也不會落到你身上。
第2,努力做好充分的準備。當你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就要問自己,是否具備了應有的能力或條件?例如,公司可以選擇其他亞洲人,為何要選擇一個義大利人去亞洲?你可以有什麼貢獻?如果公司選擇你,可以得到什麼?你必須站在公司的立場去思考,如果自己沒有做好該有的準備,要如何說服公司給你這個機會?
第3,一旦下定決心要做任何事情,就不該保守這個祕密,而是要大聲說出來,讓所有人都知道你想做什麼,或許會有更多人幫助你達到目標。
一場午餐的約會,間接開啟了陸博濤在亞洲的生涯旅程。「如果不是和我的良師談過,我也不會去學中文,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也不會四處告訴所有人我要去亞洲,讓總部知道我的決心,」陸博濤回憶說。
歷經8次的爭取,1999年陸博濤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亞洲,擔任海倫仙度絲與飛柔品牌的大中華區行銷副總經理。
2.改變個人的思維、態度、與行為
克蘭姆指出,良師另一個無法取代的功能便是角色示範(role modeling),這種面對面的近身學習,更能夠對一個人的思維、態度、與行為造成長期的影響與改變。
百勝肯德基台灣區董事總經理吳美君對此就有非常深刻的體認,這也是她的良師、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總裁蘇敬軾(Sam Su)帶給她最大的影響。每3個月蘇敬軾會親自來台灣聽取業務報告,所有的主管會簡報產品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每次Sam都會問:『是嗎?是這樣嗎?』不斷挑戰你,不輕易接受你的回答就是對的答案,」吳美君說。
這也影響到吳美君日後在工作上面對問題時的思考模式,「Sam讓我知道clarity of thinking(思考清晰)比certainty(確定) 還重要,」凡事要追問到底,而不是想到一個答案就結束了。不斷地反問、提出質疑,人的思考才會愈來愈清晰,問到最後就會有對的答案出來。
3.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當你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或是因為一次重大的挫敗幾乎想要放棄一切時,如果身旁有位良師,可適時拉你一把,幫助你重新出發。
1991年,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決定結束與奧美廣告(Ogilvy & Mather)的合作關係,將最重要的品牌廣告業務轉交給另一家廣告公司,奧美只負責一些無關緊要的促銷活動廣告。
這對奧美來說是前所未見的重大打擊與危機,「我們和美國運通合作長達30多年,他們是我們最大的客戶,」奧美廣告全球執行長雪莉‧拉薩蘿絲(Shelly Lazarus)事後回憶說。事件發生當時,擔任紐約奧美廣告公司總裁的拉薩蘿絲實在無法理解,事情為何會演變成這樣?想不透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就在壞消息傳來的當天,奧美廣告創辦人大衛‧奧格威(David Oglivy)打電話給拉薩蘿絲,他什麼也沒說,只是告訴她:「客戶總是來來去去,你一定可以找到新的客戶,但同時會有另一個客戶選擇離開。」
掛上電話,拉薩蘿絲的心情豁然開朗,「奧格威的話讓我明白,事情既已發生,無法挽回,就該忘了它,什麼都別想,繼續接下來該做的工作。」何必再想著過去,未來才是重要的。11個月後,拉薩蘿絲成功地讓美國運通回心轉意,重新建立新的合作關係。
如何找到良師?
如果公司內沒有正式的良師計劃,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良師?《與良師學習的成功關鍵》(Power Mentoring)的作者艾蓮‧安夏爾(Ellen A. Ensher)提出以下4點建議:
1.想清楚學習的目的。在尋找自己的良師之前,應該先思考以下的問題:
‧你希望良師是怎樣的人?你希望他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你希望良師如何幫助你?幫助你提升現在工作所需的能力、學習新的能力、或是提供生涯發展的建議?
‧你希望用什麼方式和良師學習?
‧你希望自己可以學到什麼?
2.尋找可能的人選。依據你希望達成的目的列出可能的人選。例如公司內部哪位資深員工可以幫助你學習新能力?或者他可以提供你很好的生涯建議?
許多人工作上的良師絕大多數是自己的直屬主管,好處是與直屬主管之間有較密切的互動,彼此之間也有較多的了解與認識,不需要重新建立關係。
但是,這種學習也有很大的缺點。「主管與屬下之間存在有從屬關係,主管負有評估績效的責任,有時候反而會阻礙學習,」哈佛商學院教授琳達‧希爾(Linda Hill)指出。很多人不希望在主管面前表現太差或是顯得沒有能力,因此就算真的遇到困難也不太願意和主管說。另一方面,與直屬主管之間的互動多半與工作有關,至於個人生活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似乎不太可能和自己的直屬主管深談。
琳達‧希爾認為,應該擴展自己的學習網絡,良師可以不只有一位,也不應僅限於自己的部門或企業,可以多和不同的人學習,了解不同的觀點。
如果這個人不是公司的員工,和你沒有任何的關係,該如何接觸到他?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史蒂芬‧泰勒(Steven Taylor)建議,可以採取所謂的「滾雪球」(snowball)方法。
首先你必須事先仔細研究這個人的人際關係網絡。舉例來說,你鎖定的這位良師人選認識A、而A認識B、B認識C……然後從中找到與你的關係最近的人開始,再透過層層介紹,最後便能接觸到你想要找的人。
當然,平時應多參加相關的專業組織或是講座活動等,多認識不同的人,就能運用更廣泛的人際網絡,接觸到可能的良師人選。
3.進行初步的接觸。找到可能的人選之後,就必須正式地當面提出邀請。除了向對方說明你的學習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訴對方,你為何選擇他作為你的良師?你自己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當然,良師也有選擇的權利。因此你必須像應徵工作參加面試時一樣的慎重,準備好相關的履歷資料,讓這位可能的良師更認識你,看到你的優點。你也可以邀請你們共同認識的朋友一起參加第一次的會面,這樣可以增加成功的機率。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表現出自信的態度,思科(Cisco)資深副總裁賴瑞‧卡特(Larry Carter)稱之為「領導人氣質」(executive presence)。「我指的不是穿著或外表,而是一種心態。你的思考和行為表現必須像是一位領導人。當你遇到思科執行長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時,應該要眼睛直視著他,而不是仰著頭對他說話。」
要對自己有信心,面對任何職位比你高的人都能很有自信地、很自在地與他們交談和學習,讓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4.評估學習的效果。並不是所有表現優秀的人都可以當良師。艾蓮‧安夏爾表示,在經過幾次的互動之後,如果發現以下的情形,就代表這個人不適合作為你的良師。
‧常常無法挪出時間與你討論,不論是透過面對面討論或是電話都是如此。
‧總是從他個人的角度提出建議,過於主觀,沒有考量你的立場,或是不太願意聆聽你的想法。
‧彼此的想法或溝通模式差異過大,很難有交集。
‧不太願意和你分享他個人的想法或事情,說話有所保留。
‧將你們的對話內容告訴別人。
當然,情況不只這些。當你有任何不好的感受,就應該和你的良師討論,若情況仍沒有改善,或許是結束這段學習關係的時候。
如何向良師學習?
雖然你與良師之間並非正式的上司下屬關係,沒有所謂的績效評估壓力。但是,學習要有效果,仍然需要方法。
1.主動提出學習要求。你必須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等著良師來教導你。良師隨時都在,但如果你不去敲他的門,他也不會來找你。
除了主動之外,更要克服害羞的心理,面對自己的良師,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問題顯得很愚蠢,不好意思說出來。但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會讓良師覺得你是不夠積極主動。問題沒有所謂的聰明與愚蠢,只有陳述的方式不同。
2.提出開放性問題。一個好的問題可以引導出更多的問題與討論,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
《如何當一個好的學習者》(Making the Most of Being Mentored)的作者葛登‧席亞(Gordon F. Shea)指出,提問必須是開放性的問題。舉例來說,「這份新工作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真正上手?」這是屬於封閉性問題,只有數字的回答而已。你應該問說:「要做好這份新工作,我應該要做到哪些要求?」
3.帶著想法問問題。「常常有人告訴我,他想要換新的工作,問我有什麼看法。我不會和他們討論新的工作是好是壞,我只是問他們,『那麼再下一步你要做什麼?』因為每次轉換工作,都會影響到你的下一步,如果你還沒有想清楚,那麼就先想清楚再來討論。」思科資深副總裁賴瑞‧卡特的經驗點出了良師學習的重要關鍵。
良師無法給你確切的答案,也無法替你做決策,這麼做便違背了「良師學習」的意義。你應該是帶著自己的想法,和良師交換意見,才能有所學習。
4.學會傾聽的技巧。當良師盡心盡力地提供你建議時,你是否真正抓住他要說的重點,你是否正確地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義?葛登‧席亞提出了強化傾聽技巧的3種做法:
‧找出核心概念。一般人通常會運用舉例或是重複說明的方式強調話語的重點,因此要特別留意。
‧和良師討論你的學習心得。每次和良師結束討論之前,你都應該說出自己的想法,確定自己是否正確掌握與理解他要傳遞給你的關鍵重點?
‧找出自己的情緒罩門。人們通常會對某些字眼或想法有強烈的情緒反應,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化的反應會讓你無法專注聆聽別人說什麼,也更容易誤解對方的意思。因此平時就應該注意自己是否在聽到某些批評或建議時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提醒自己注意。
5.不要期待讚美。「太仁慈的良師,絕對學不到東西,」百勝肯德基台灣區董事總經理吳美君斬釘截鐵地說。「直接了當告訴我哪裡不對才真正有用,被罵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沒什麼覺得好丟臉的。」如果你太愛面子,誰來當你的良師都沒有用。如果你態度開放,欣然接受別人對你的指正,任何人都可以是你的良師。
你已做好準備了嗎?就從現在開始尋找自己的良師吧,為自己未來的成功,踏出關鍵性的第一步。
=================分隔線====================
Ok,各位讀者看到這裡有什麼感想呢? 我初看完的感想是:其實找良師的『態度』和成功的『態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說,與其說良師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不如說成功是一種態度。有了這樣的態度,很多事情就會水到渠成。如果感嘆找個良師好困難的話,那恐怕成功在哪也不容易找到哩~

2006年3月22日 星期三

新井一二三 - 《橙色列車開進來》

新井一二三出了新書了,光是書名就讓我想起那個橙色的中央線,從新宿可以直接到東京站的一條線。穿過東京的市區,經過御茶水、霞關(我應該沒記錯吧)。

看著這篇文章,突然好想再去一次東京,再去走一次皇居那蜿蜒空曠又冷得要命的路;再去看一次"從台灣來的"明治神宮鳥居,再去一次原宿車站看著滿臉上釘著怪東西的年輕人擠電車,再去尋找早上八點多東京車站的熱騰騰現作御飯糰;好想....

---------------------分隔線---------------------------
東京有幾條非常美麗的散步路。例如,青山繪畫館前邊,兩邊種著銀杏樹的一條路。或者從三鷹車站到井之頭公園的「風之散步道」。其中,最有高貴氣氛的,不外是從東京火車站到皇居的「行幸通」了。不僅車道與人行道都相當寬,而且被指定為美觀地區,周圍沒有礙眼的廣告牌子和電線。
位於丸之內出口前面左邊的高層大廈就是日本最有名的辦公室大樓「丸之內BUILDING」。後面一條街開了些歐洲名牌店和咖啡廳。
這一帶,二十世紀初曾俗稱「一塊倫敦」,一百年以後則在進行「曼哈頓化計畫」。建築材料有磚頭和水泥之區別,高度也很不同了。但是,給人的感覺始終很西洋。
沿著「行幸通」再走一段,就到「江戶城遺蹟」的解說牌。和田倉門附近的風景,既有松樹又有日式城堡建築,彷彿武士統治的時代,日本得很。
兩者的對比,其實,非常東京。
在這兒回頭看,紅磚頭車站顯得非常壯麗。
有位建築家說,「行幸通」兩端,紅色火車站和綠油油的皇居面對面,是東京唯一的巴洛克空間。看了一眼就體會到是甚麼意思了。
到了和田倉公園,在八點五米的大噴泉邊坐一會兒為好。這是本來為了紀念天皇結婚而建造的(一九六一年),後來皇太子結婚時候重新裝修過(九五年),一般稱為「雅子妃的噴水」。她的自由度似乎沒有小姑子大,今天恐怕不可能一個人來這裡看噴泉了。
很可惜。因為這裡的景色真的特別棒。尤其公園內附設了餐廳以後,成了東京新人擺喜宴的當紅地點。從每個座位都能看到噴泉和皇居森林。平日中午的自助餐價格很合理,下午則提供茶點。
皇居前廣場很大,比北京天安門廣場還要大。處處種有松樹,地面上鋪著白色圓石頭,看起來很漂亮,走起來特吃力,大概是為了不讓舉行大規模活動的緣故。
羅蘭巴特曾說過,東京的中心有空虛,指的是無邊無際,如今呈現原始森林狀態的皇居。前邊的廣場雖然有人工化美感,但是缺乏任何公共活動。這裡是世界最大的空虛,而非西方意義的廣場。有禪味。
坐旅遊巴士來的遊客會直接到二重橋前邊拍集體照去。單獨遊客不如往相反方向,沿著鴨子、白天鵝、麻雀飛來的護城河,經過PALACE HOTEL,一直走到大手門,到「皇居東御苑」參觀江戶城遺蹟去。東京市區風水最好的地方,一定值得。
從大手門出來過條馬路,左邊有三井物產公司的總部大樓。隔壁有個小廟,乃「將門首塚」,附近公司職員不停地來拜。
平將門是公元十世紀的武士,在關東地區逐漸獲得大權力,甚至發動起義,自稱「新皇」而宣布獨立(史稱「天慶之亂」)。最後被捕,在京都河邊被砍掉了腦袋。據傳說,他腦袋在空中飛行幾百公里,竟然回到故鄉關東來了。落地點為當時的「芝崎」,現「將門首塚」所在地。
附近居民埋葬了平將門腦袋,可是天崩地裂不斷發生,使民心動搖至極。於是神田神社(又稱神田明神)住持祭祀平將門靈魂,不要他繼續做祟了。日本神道有祭祀敗軍之將的傳統,主要出於對怨靈的懼怕,乃東洋所謂的「御靈信仰」。
在「將門首塚」內的介紹牌說:平將門發動起義的時候,中央政府派來的官員非常腐敗,人民生活特別艱苦,因而老百姓對當地出身的平將門抱有很大的期待。後來,他遭逮捕被處刑,人們懷念已故英雄,乃主動建立「將門首塚」的。
三百年以後,經戰國時代眾軍將之間的激烈鬥爭,德川家康統一全國,在江戶開了幕府。為了進行大規模工程,把明神遷到外神田地區去,之後當作地主神,一貫給予支持。江戶人普遍把平將門當作「鋤強扶弱的關東英雄」。加上幕府以公費支援神田明神,可以說他成了江戶最重要的「御靈信仰」對象。
神田明神早遷址,「將門首塚」卻仍然留在原地。據傳說,過去幾百年,每次企圖動它都發生可怕事件,如有人受傷、死亡等。到底屬實還是迷信無法判斷。總之,人們一直為平將門舉行安魂祭是歷史事實。附近公司也為了迴避冤魂做祟,命令職員定期參拜的。
根據平將門傳說而寫的文學作品相當多。其中,荒俣宏於一九八七年問世的《帝都物語》為總發行量三百五十萬本的超級暢銷書,曾轟動一時。
去「將門首塚」參觀的人至今不斷。有關網站也不少。其中,很多都警告不要拍攝墓碑或倒上清酒(日本人掃墓時候常見的行為),免得惹禍。可見「御靈信仰」在日本,影響力多麼大。
離開東京站以前,建議到「銀鈴廣場」地下一層候車處。展覽著人頭大的鈴,好特別。旁邊有義大利式咖啡吧。對面有賣紅豆沙餡的東京甜點「鯛燒」,熱騰騰地真好吃。

2006年3月21日 星期二

考驗

我忘記在哪裡看過這樣的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在你越接近目標的時候,引誘你干擾你達成目標的魔鬼就越多』。

最近遇到的一些事情就讓我頗有感觸。一方面心情真正地快樂了起來,對於很多事物的感受也因此不同了;可是也就在同時,記憶深處令人不愉快的東西,卻又很具體很實際地侵入了我的生活範圍內。以前會以為,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問題,只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就可以擺脫那些事情了。但古堡裡的惡靈這下子真的出現影響到我欣賞美麗的風景了。美景裡不該有惡靈,如果不能把惡靈趕走,或許我該換個地方觀賞這美景了。

2006年3月20日 星期一

THE Beethoven Symphony

小克的Beethoven #7 新版

子曰:『友直、友諒、友多聞』,怎麼我的朋友盡是些勸我敗家的咧~連遠在美國的CPLin都會介紹這種看了讓人心中大癢的片子。貝多芬的交響曲裡面最喜歡的是七號,而不是更有名的五號或是六號。常被Choo唸說我聽的音樂太過於哀傷,可是這首交響曲在我的playlist裡面的確是排非常前面的幾首,特別是Carlos Kleiber的演奏。只要每次聽到第二樂章那快要溢出來的弦樂,心裡都會有一種很難言喻的感動。買了DG的版本,又買了飛利浦的演奏DVD。這下子~ 居然又出了1982年沒有發行過的版本,而且還是SACD的hybrid碟,而且據稱『要比DG版的還要神妙』。看來非得要跑步去尋找這片CD不可了~

《君が好き》

《君が好き》

咬老貓說『好き』是那種小女生的用語。不過這支MV還真的是很令人感動呀~ Mr. Children的作品都有一種 penatrating 的感覺,似乎瞬間就達到了靈魂的深處。




再窮也要去旅行

凱莉的地球浪漫紀行 The Traveller's Note from Kely
最近身子骨裡面那個蠢蠢欲動的旅遊病又快要發了。又想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度過一陣子了。我很同意這個網頁裡面說的『 一到一個地方,就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今年,想去哪呢?



《Chan Chan》

《在巴拿馬的漂流》 - 本格2006年春季主題曲《Chan Chan》
簡單的歌詞,稍稍沙啞的嗓音,還有那不斷迴旋的節奏,迷死人的Chan Chan



2006年3月17日 星期五

街上跑的MBA

這篇短文是同事轉發給我的,證明每一個行業的人,只要有正確的方法與心態,所得到的"道"是很類似的: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停在我的面前。这一停,于是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这里我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被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很有些兴趣"什么科学的方法?"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说给你听啊。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 元?",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做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做10元的客人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象出租车司机,到象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象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做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
不会让她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永远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永远不能提高。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我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择一条最短路经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块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很聪明的人。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块,我多合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众2万个司机,大概只有2-3个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这2-3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说的多好啊!
"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她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作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3、5千块,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微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的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All I Ask of You

This is a piece I like very much, from Lloyd-Webber's musical "Phantom of The Opera".


Raoul:
No more talk of darkness,
Forget these wide-eyed fears.
I'm here, nothing can harm you - my words will warm and calm you.

Let me be your freedom,
let daylight dry your tears.
I'm here with you, beside you,
to guard you and to guide you...

Christine:
Say you love me every waking moment,
turn my head with talk of summertime...
Say you need me with you now and always...
Promise me that all you say is true -
that's all I ask of you...

Raoul:
Let me be your shelter,
let me be your light.
You're safe:
No-one will find you -
your fears are far behind you...

Christine:
All I want is freedom,
a world with no more night...
and you, always beside me,
to hold me and to hide me...

Raoul:
Then 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
let me lead you from your solitude....
Say you need me with you here, beside you...
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 -
Christine, that's all I ask of you...

Christine:
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
say the word and I will follow you...

Raoul & Christine:
Share each day with me,
each night,
each morning...

Christine:
Say you love me...

Raoul:
You know I do...

Raul & Christine:
Love me - that's all I ask of you...

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
Love me - that's all I ask of you...


春天

天氣從前兩天的個位數,一下子變成今天最高溫18度;這,就是上海的春天啊~
小區的庭園裡面,各種花草樹木都開始發芽開花。池邊的柳樹、走道旁的灌木。有一棵開著白花的樹特別吸引我注意,本來以為是梅花,看了旁邊的牌子寫著才知道是李花。



2006年3月15日 星期三

我要的幸福

歌手:孫燕姿 專輯:我要的幸福


為愛情付出 為活著而忙碌
為什麼而辛苦 我仔細紀錄

用我的雙眼 在夢想裏找路
該問路的時候 我不會裝酷

我還不清楚 怎樣的速度
符合這世界 變化的腳步
生活像等待 創作的黏土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漸漸清楚

夢想 理想 幻想 狂想 妄想
我只想堅持每一步
該走的方向 就算一路上偶而會沮喪
生活是自己選擇的衣裳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沒有束縛

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遠處


《新井一二三》最遙遠的旅程

二十五年前,我十五歲,是東京一所初中的三年級學生。這個月,我將過四十歲生日。


我問自己: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裡,在我身上發生的最重大變化是甚麼?答案便是:由一個「女兒」轉變成一個「母親」了。
「女兒」時代的我,恨不得趕快做大人,但是不知道從何著手,也沒有明確的志願。每天下課回家以後,打開書本,想像廣大「世界」是甚麼樣子。
對當時的我來說,「人生」和「世界」基本上是同義詞。為了了解「人生」,必定增加關於「世界」的知識。我愛看日本作家森村桂的作品《最靠近天堂的島嶼》,乃一個女孩子坐貨船去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的故事。我也看《索非亞的秋天》等,五木寬之寫的,以歐洲各城市為背景的一系列小說。
好笑的是,我甚至買了一本薄薄的《西班牙語入門》而天真地相信,看完了這一本以後,會有足夠的西語能力去馬德里留學。
那一本講談社出版的《西班牙語入門》,如今還在我書架上。打開版權頁看一看,原來是一九七六年三月印刷的第十九版。算一算,整整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過去了。
我已經不記得為甚麼買了《西班牙語入門》而沒有買英語參考書。大概是看過以西班牙為背景的文學作品而受了影響的。無論如何,從那個時候起,我的目的地是「盡可能遙遠的地方」。我覺得離日本越遠越好,跟日本越不一樣越棒。那是我心目中的距離,不一定反映著地理上的遠近。所以,西班牙比英美遠得多、棒得多。
我真正出國,是上了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系以後的事情。第一個目的地是中國大陸。雖然地理上很近,然而當年在觀念上、政治體制上,均是非常遙遠的國家。之後,又到加拿大、香港等地方讀書、做事。我在海外過的日子,加起來達十二年了。
就是在那十二年裡,我慢慢由「女兒」轉變成「母親」的。
這話怎麼說呢?
當初,我恨不得「跑」去遙遠的地方,是為了離開「母親」而爭取獨立。經幾年奮鬥,精神上、經濟上都獨立了以後,我再也不必繼續「跑」了。
轉眼之間,我過了三十歲。回日本結婚、生第一個孩子時,已經三十六歲了。
「媽媽,最遠的地方在哪兒?是不是坐飛機去的?我很想去呀!」兒子跟我說。他剛滿三歲九個月,好像在下意識裡,已經開始想「跑」了。
如今我知道:最遠的地方不是坐飛機、火箭去的;在人生道路上過的時間,才是最遙遠的旅程。
◎本文選自 新井一二三《123成人式》

2006年3月13日 星期一

邪惡的Google

Google Mars
邪惡的估狗已經開始把魔爪伸向遙遠的火星了~


くるみ(Kurumi)



作詩:櫻井和壽 作曲:櫻井和壽
編曲:小林武史 & Mr.Children


ねぇ くるみ
この街の景色は君の目にどう映るの?
今の僕はどう見えるの?
ねぇ くるみ
誰かの優しさも皮肉に聞こえてしまうんだ
そんな時はどうしたらいい?
良かった事だけ思い出して
やけに年老いた気持ちになる
とはいえ暮らしの中で
今 動きだそうとしている
歯車のひとつにならなくてはなぁ
希望の数だけ失望は増える
それでも明日に胸は震える
「どんな事が起こるんだろう?」
想像してみるんだよ
ねぇ くるみ
時間が何もかも洗い連れ去ってくれれば
生きる事は実に容易い
ねぇ くるみ
あれからは一度も涙は流してないよ
でも 本気で笑う事も少ない
どこかで掛け違えてきて
気が付けば一つ余ったボタン
同じようにして誰かが 持て余したボタンホールに
出会う事で意味が出来たならいい
出会いの数だけ別れは増える
それでも希望に胸は震える
十字路に出くわすたび
迷いもするだろうけど
今以上をいつも欲しがるくせに
変わらない愛を求め歌う
そうして歯車は回る
この必要以上の負担に
ギシギシ鈍い音をたてながら
希望の数だけ失望は増える
それでも明日に胸は震える
「どんな事が起こるんだろう?」
想像してみよう
出会いの数だけ別れは増える
それでも希望に胸は震える
引き返しちゃいけないよね
進もう 君のいない道の上へ

《中譯》

ね~ くるみ
這街道的景色在你的眼中是什麼模樣呢?
現在的我看起來又是怎樣?
ね~ くるみ
若是旁人的關心也讓你聽起來像挖苦似的
那個時候又該怎麼做才好呢?
只是回想起過去美好的一切
卻讓人的心情更自覺得瀕老
在這樣的生活裡頭
如今的我 一定得做個就要轉動齒輪啊
伴隨希望的衍生而增加的失望
即使如此明天的內心依舊悸動
「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
試著去想像看看吧
ね~ くるみ
假使時間的河流會將一切給洗刷帶走的話
那生存這件事就變得再容易不過了
ね~ くるみ
在那之後我一次也不曾讓眼淚流下來
可是 讓我能夠開懷真心的笑卻也很少
不知在哪裡扣錯了
發覺到的時候才知道多了一個鈕扣
就像這樣地要是能和 某個有多的鈕扣穴的人相遇
讓一切變得有意義就好了
伴隨邂逅的次數而增加的別離
即使如此內心仍因希望而跳動
每當在走過十字路口的時候
難免也會有迷失方向的時候
總是乞望想擁有比眼前更多
為了追求那不變的愛而高歌
於是齒輪不停轉動
超過必要的負擔 讓齒輪一面發出嘎吱的聲響
伴隨希望的衍生而增加的失望
即使如此明天的內心依舊悸動
「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
試著去想像看看吧
伴隨邂逅的次數而增加的別離
即使如此內心仍因希望而跳動
現在已經不能夠回頭了啊
向前走吧 踏上沒有你的這條路

To Be - 《與神對話》讀後感

If anyone says to this mountain, 'Go, throw yourself into the sea,'

and does not doubt in his heart but believes that what he says will happen, it will be done for him.

Therefore I tell you, whatever you ask for in prayer, believe that you have received it, and it will be yours.

-- Mark 11:23



今天在一個版友的版上看到了這段話,正好與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互相呼應。
前兩個禮拜讀了George推薦的一本書《與神對話》,雖然說這位先生寫出這本書,在我看來跟乩童被上身有點像,但是寫出來的東西卻讓我覺得頗為震撼。這本書裡面所提到的"神",是一個 omni-present 的 being,而不是任何 religion(再此我不用"宗教"二字來翻譯,因為religion帶有faith的意義在內) 所定義的"神"。和道德經裡面所提到的"不可道之道"我認為是同一個東西。這個 being 對萬物是沒有任何的要求,沒有任何的鼓勵與懲罰(以萬物為芻狗?),他只是揭露了真正的"道"之所在。
以上 Mark 11:23 的這段話,也是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想法。人對於自身的狀況,通常都有滿意與不滿意的地方,有不想要與想要的東西。所以許多的人都希望有人來拯救,都希望自己的願望可以成真。但是這是個非常弔詭的idea,the being說,因為人們常常強烈地希望得到他們所沒有的東西,所以他們永遠就是處在"希望得到所沒有的東西"的狀態。也就是說,人的狀態是由他的想法來決定的。因為他強烈的意念是"我想要得到某個我所沒有的東西",所以他就變成了他的意念所決定的狀態。反過來說,套入 Mark 11:23 的話,也就是如果一個人的意念強烈地相信某座山一定會移開,那麼 It will be done for him。Moses 分開紅海有可能就是這樣的現象。(我爸的理論是,紅海分開其實是一個長時間週期性的現象,所以過了很久沒見到第二次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是不是只要用力相信,事情就會發生呢?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 tricky。The being回答的是說,個人的意志與群體的意志之間,還是有力度上的差異。一個人的意志力比較難去跟群體的意志力抗衡,所以believe的事情是有機會無法實現的(比如相信自己是地球球王這樣的事情)。這個其實可以用群體禱告或是作法事時的群體唸咒的一些現象來驗證。
The being也提到其實所謂的"因果"是沒有獎勵與懲罰的,套回佛家的說法也就是"業力"(karma)的概念。做了一件事情必然導致某些後果,但是這些後果本身不見得有"好、壞"之分,It's just there. 既然沒有好壞之分,自然也沒有上輩子做了壞事這輩子要來償還這種鳥事了。這個系統到此為止讓我覺得十分合理,和自己原來的想法也相去並不太遠,只是我個人對於 believe 還強烈到心想事成的程度。不過比照 Kathy 去年的預言,和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看來,這個 believe system 的真實性與可行性是蠻高的。
不過這本書有些事情是沒有解釋的,或許也無法解釋。道德經中認為 The Being 是一種無所不在的運行規則,這個規則是不變的,是客觀的。但是顯然在這本書裡面,這個"being"是有意識的,從何而來? 到那裡去? 對於演化論的時間軸又有怎樣合理的解釋,這本書裡完全沒有提及。聖經中的上帝用七天造這個世界,這"七天"是怎樣的七天?怎樣的time scale算是"七天"? 是否有和我們目前觀察到的宇宙現象有 1:1 的對應關係?這一切都是沒有答案的。或許哪一天他會出一本新書來解答這些問題吧~

2006年3月12日 星期日

是否存在真實的中國?

哪一個中國是真實的?

文/楊照

多年以前,十幾歲的時候,意外的機緣接觸到一本《政大青年》,政治大學的校刊,讀到一篇深撼我心的文章。文章寫的是義和團,不算是嚴格的歷史陳述,沒給什麼義和團拳亂的史實敘述,毋寧是對歷史的感懷發抒吧。作者申述:讓我們換個角度看義和團,不要習慣性地將義和團看成是「腐敗滿清」的劣行之一,或拿後來八國聯軍與辛丑條約的結果反推證明慈禧的昏庸與無知,改從中國與西方霸權交接的脈絡看,那麼義和團就不再是鬧劇,而是民族巨大而悲憤的史詩一環了。想想:一個民族被欺壓侮辱到寧願相信赤手空拳能夠打贏火砲,相信血肉之軀可以抵擋槍彈,這是何等的無奈!

年少的我一次又一次閱讀那篇文章,眼睛貼著一個個方塊字,久久無法離開。多年之後,我可以確認,那是我成長期中華民族主義情緒的重要起點。腦中挨了一記思想敲擊,被迫去想:我們從歷史課本裡學來,關於中國過去的種種,對嗎?不需要提供什麼新鮮的材料與事件,只是用了不同情感立場去對待,義和團就可以、也必須變成另外一回事,完全不同的一回事。而且我自己的心緒,毋寧比較接近文章裡的「悲劇」感動,完全無法反駁文章的論點。
換句話說,我只能選擇放棄,或至少是動搖原本視為天經地義的課本歷史知識,導致天經地義瓦解的力量,正是一種民族主義的信念,以及信念背後的強烈感情。
從那時開始,我追索閱讀大量中華民族主義史學的著作。錢穆、唐君毅、梁漱溟、牟宗三……尤其是錢穆的《國史大綱》,如此清楚揭示了看待「自己的」歷史的溫情原則,書前一篇〈閱讀此書應該具備之信念〉,曾經是我們少年友朋間彼此流傳背誦的文字。
也是這個時候,意識、觀察了當年浩浩湯湯席捲台灣的中華民族主義潮流。那個社會、那個時代,如果要選擇關鍵字來描述的話,一定是「我們的」、「中國的」、「中國人」。寫中國的詩(不是西洋詩的移植翻譯)、唱我們的歌(不是美國「熱門歌曲」的無意識翻唱)、尋找中國的社會科學以及中國的道路。
在如此時代氣氛下,我放棄外文系,進入歷史系就讀,胸中繼續燃燒著對於中國歷史、中國傳統的熱情。內中有一種天真的英雄主義情緒作用著,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多麼落難倒楣啊!被欺負被侮辱被踐踏還被輕視遺忘,正因為中國文化那麼苦澀,所以我們才要跟它不離不棄,要不然我們跟那些現實功利的人有什麼兩樣?站在富人、權力者旁邊的,永遠成不了英雄,只有選擇和倒楣可憐的人並肩共其痛苦的人,才有機會當英雄。我年少的心靈中一直有著這樣素樸的正義感為其基底啊!
不過四年大學教育下來,我對中國歷史的態度大大改變了。大學四年級,自覺折磨卻又無法逃避地,在準備研究所考試而重讀《國史大綱》時,寫了長篇的閱讀札記。我必須對自己承認,錢穆的想法、錢穆的整個史學架構,不再能滿足我,不再能說服我了。《國史大綱》一開頭就談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沒有別的文明曾經保留這麼久又這麼完整的史料,這是錢先生認定的中國史學最大的光榮、最深刻的價值。然而,我察覺了,「完整」這兩個字,正是錢穆史學,甚至整個民族主義史學最大的盲點。我在札記中掙扎地寫下:錢先生相信中國歷史都在那兩千多年的史書文字材料裡,讓他看不見兩樣東西,第一是看不到沒有被記錄在歷史書裡的,其他的中國歷史活動。第二是看不到中國史書傳統有其強烈的偏見,那基本是文人的紀錄,帶著文人的價值判斷,但中國歷史不應該只是文人的歷史,更不應將中國歷史化約成文人建構的「大傳統」,拒絕、否認了其他「小傳統」的存在。
我必須告別《國史大綱》、告別我曾經深情投注學習的中華民族主義史學,因為我想認識「真實的中國」,不只是文人大傳統裡呈現的那個中國,而是包括藏在考古、民俗、田野材料中,各式各樣「小傳統」交織而成的複雜中國圖像。我們過去說。「大傳統」中整理歸納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特色,往往不適用於眾多繁雜的「小傳統」事實,然而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用「大傳統」概念否認「小傳統」的存在事實。
告別《國史大綱》的同時,我熱情地閱讀、吸納波普(Karl Popper)的哲學著作,在《歷史主義的困窮》裡我學到了波普主張的「點滴式改革」(piecemeal reform),並將之轉化成為一種「點滴式理解」的知識態度,尤其是看待中國歷史的態度。我努力說服自己,任何對於中國的全稱式理解,都不可能對。我們需要保持「拆解」的習慣,把中國拆開來一塊塊地理解、一塊塊地描述,或許有一天,「點滴式理解」累積夠久了,能有機會重新拼湊一個巨幅中國圖像;不過反正我們當下沒條件想到那裡去。現實當下,真實中國只存在於「點滴式理解」、碎片小圖像裡。
花那麼多篇幅敘述自己過往的轉折,為的是要說明:我看到龍應台和陳映真的論辯,發生在兩個巨幅中國圖像的衝突上。
請循其本。事情的起源是中國大陸近來連續幾樁媒體言論緊縮的變化,以及為了袁偉時的文章,導致《中國青年報》的《冰點》遭到停刊。
在一件事上,我完全同意龍應台,那就是用政治力量箝制言論,以及用政治力量傳播仇外的意識形態,是件錯誤的事,這樣的作法違背了兩三百年西方啟蒙理性主義,好不容易建構起來,並說服許多人信服的文明標準。而且,不管是什麼國家的什麼人(美國總統布希),為了什麼緣由(遂行攻打伊拉克的侵略意志)做同樣的事,都同樣該被反對、被譴責。
這是再清楚不過的是非價值與文明理性,對我而言,相信對龍應台也是一樣的。
可是另外一件事,龍應台雄辯行文中也顯得如此理直氣壯的,對我就沒那麼明白了。那就是:《冰點》事件等同於胡錦濤與胡錦濤路線,因此「『胡錦濤』三個字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歷史裡,仍代表一種逆流」。
龍應台問:「中國為什麼極力爭取主辦奧運和世博?目的不就是企圖以最大的動作向世界推銷一個新的中國形象:你看,中國是一個充滿發展能量、愛好世界和平、承擔國際責任的泱泱大國!如果對外面的世界推銷的是這樣一個形象,關起門來教下一代的,卻是『中華文化至高論』、『外來文化邪惡論』以及義和團哲學,請告訴我,哪一個中國是真實的?」
文章中的問句,是「修辭問句」(rhetorical question),問法本身也就預示了答案酖酖中國是虛偽的,中國做不到或不願做自己對外推銷的進步形象。
於是《冰點》事件先上綱成胡錦濤路線,又再度上綱成對中國的評斷了。那當然是嚴厲的評斷。作為一種書寫策略,我能體會龍應台的用心,上推到胡錦濤就可以把對《冰點》的評論,個人化感情化為對胡錦濤的喊話;嚴厲指責中共「虛偽」,可以刺激中國「假戲真做」,從假進步變真進步,假文明開放變真文明開放。
不過,讓我不安,或許也同樣讓陳映真不安的是,這樣的策略就架空了、扭曲了非常核心的問題,龍應台自己問的:「哪一個中國是真實的?」
陳映真文章一開頭就不客氣明言,他認為龍應台「被對中國的刻板成見所蒙蔽」,而他接下來提出的是他自己認定的另一種中國面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生長點的一部分。她的經濟發展,早已發展成世界和平、多極、平等、互惠發展與秩序的推動者,努力團結愛好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小民族與國家,制衡力主自己單極獨霸的大國,而卓有成效。」
換句話說,陳映真不滿龍應台批判、刻畫的中國圖像,而他表達不滿的方式,是提出另一個中國圖像對抗龍應台,說:「你為什麼看不到這樣的中國!」
反覆閱讀龍、陳兩篇文章,我確認了兩件事。第一件,龍、陳兩人的差異,其實不是據以評價中國的標準的差異,而是對現實中國描述上的差異。第二件事,藏在兩人差異的背後,是驚人的相似,兩人都用「整體」的眼光在看中國,試圖刻畫描述一個「整體」的中國。
因為有自己過去在中國知識上的掙扎歷程,我無法用這樣的「整體」理解中國、討論中國。中國,尤其是目下變動如此快速,卻又沈積眾多歷史弊病的這樣一個中國,不可能「非此即彼」。如果關鍵真正在「哪一個中國是真實的?」那麼我只能有一種態度:中國,可能既是龍應台憂心的,也是陳映真歌頌的,更可能在他們憂心與歌頌的之外,還有更多不同、甚至矛盾衝突的面貌。
這正是今天中國議題帶來的最大困擾,卻也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知識課題。和其他社會其他國家(包括台灣、美國)相比,今天的中國最缺乏一致的、可掌握的形象。我們可以同時在中國找到最古老與最前衛、最落後與最先進的現象。中國太容易讓人家「各取所需」,要訾罵中國的人,何愁找不到讓人憤慨、甚至讓人驚駭的材料?要讚美中國的人,也絕對不乏可以拿來表揚的事例。正是這種多元多樣的複雜混亂,讓對中國的討論,常常雞同鴨講,對不上話頭。
怎麼辦?我能想到的畢竟還是只有回到耐心的「點滴式理解」路子上。我們必須學習壓抑用全稱、巨視角度談中國的衝動,必須學習犧牲部分透過全稱、巨視行文能夠達到的修辭效果,具體、明確地將要討論的中國現象定位清楚,不讓它漫散飛揚。一點一滴,讓我們累積對中國的區域知識(local knowledge),再看看未來這些區域知識會舖排成什麼樣的新拼圖。
如果不扯胡錦濤,不用單一事件規範中國社會個性,那麼我們需要怎樣的背景來瞭解「冰點事件」?把這些背景點滴聚攏了,會不會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有限但紮實的「冰點事件」區域觀點呢?
這是我希望從龍、陳對話中可以刺激出的中國討論風格。

2006年3月10日 星期五

Blog活過來了

上個月某一天,正在遠端update我的server的時候,突然ssh斷線,telnet也進不去。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但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電腦上網沒問題,所以也就暫時沒管它。後來嚴重到影響到他們上網了,所以只好請遠在台北家中的爸爸把server reset。
進去一看,發現是 root proc_count過多,結果爆掉了。想想應該只有portmanager會造成這種現象。之前在orion上面也是,portmanager跑 -u 的時候友可能會跑到一半就core dump。看來package management還是個大麻煩.....

最早的時候,FreeBSD 只有 pkg_* 可以用。 pkg_add, pkg_delete,一直到有人寫了 sysutils/portupgrade,日子才變得好過一些。自動track dependancy,自動upgrade tree等等。但是portupgrade一直有幾個問題:
1. ruby dependancy,這樣跟早年perl dependancy是一樣的,都得多裝個 lang pack。不過這一點現在看來,反而是一種好處(後述)
2. 常常會有stale dependancy。比如 p5-Berkeley-DB如果選的是DB44,應該 p5-Berkeley-DB的depending ports會跟著pickup DB44當作他的dependancy,但是事實上卻是每次都抓到原來的DB3當作 dependancy。
3. 速度很慢,所以db format需改成 db4以上,才有顯著的改善。
portmanager一開始就用C來寫,所以performance相當好,所有的速度瓶頸都是在 make -V <$var> 這個步驟。portmanager 也不需要另外開一個 dependancy db,全部都照 /var/db/pkg裡面的內容作判斷。這樣可以解決上面2的問題,因為它的dependancy是依照 installed ports裡面的 +CONTENT 來判斷,而不是照 ports Makefile的來判斷。當然portmanager也不是沒有問題。用C寫的程式常常會有buffer overrun的問題(sigh....our server code),之前 Mike Schultz就做了好幾次這種修正。這次更是因為 fork 出去的東西太多,造成整個系統出問題。這時使用ruby的好處就出現了,interpreter 式的語言或是 bytecode based的語言在 VM/interpreter的限制(or say 保護?)下,很少可以讓系統整個掛在那邊。所以還是乖乖回到 portupgrade的懷抱,畢竟server遠在數百公里之外,要真的卡住了,也不是幾個小時就可以回去修理的。很可惜的是 Mike 決定不繼續開發portmanager,不然我真的還有很多 bug report要給他咧....

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你還沒付錢呢,大佬~

StephenCNM/史提芬周不是我

昨晚又重溫了星爺的「零零漆大戰金槍客」,還是喜歡那段妓女對零零漆的告白:「沒有用的,你太出色了,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憂鬱的眼神,唏噓的鬍渣子,...雖然你是那樣的出眾,但昨晚的過夜費你是要不要付?」



這就是典型的星式無俚頭:用最老套的字句搞浪漫,然後在最浪漫的地方耍冷。
於是,零零漆說:「我以為憑我們的關係至少可以講點感情。」
下面這句就經典了,妓女說:「講感情也是要付錢的。」
你曾想過為什麼一則笑話,一個故事,一齣戲劇,一部電影會感動我們嗎?那是因為我們在那裡面聽到,看到,想到,感受到[真理]。
而且是屬於真實人生的現實面,那個你我都有機會經歷的過去、未來,甚至是現在。難怪國外影評人會說星爺的電影裡有一種禪的哲學味道。
雖然我們都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講感情還要付錢,是一件多麼煞風景的事ㄚ。人人都不願去提,連想都不想,咸認為其俗不可耐。然而事實上呢?
沒有一個人能不付錢的,只看是哪種錢罷了。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