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中時電子報||■三少四壯集---請問,你是洞庭紅的後代嗎?


請問,你是洞庭紅的後代嗎?

曉風  (20090119)

    

     下面的故事,你且當靈異話題看待好了。



     有一天,我到家附近的水果行去買橘子,我其實有點恨冬天,但因為橘子和火鍋這兩樣東西,我又決定原諒冬天了。

     橘子在台灣以椪柑為主流,我自己卻比較偏愛桶柑,後者皮比較緊緻,果肉也長得實實在在的,而且還附著綠葉賣,可惜它上市比較晚,不到一月份,是見不到蹤跡的。至於海梨,雖然長相不錯,味道也甜甜的,我卻總覺它血統可疑,不像柑橘家族的子弟。

     這一天,我看到有一種插牌為「日本蜜柑」的品種在賣,這種橘子我去年吃過,味道不錯,記得是別人送的,因為只順手送了幾顆,所以沒好好注意。今年看它在大簍子裡,紅紅艷艷如一座噴著岩漿的火焰山,委實令人一驚!天哪,竟有如此如此紅的橘子。



     像嗅覺靈敏的警探,我立刻對自己宣布:



     「這一定是『洞庭紅』了!」



     可是我能把這去告訴誰呢?誰知道洞庭紅是什麼玩意呢?



     我當即去找老闆娘:



     「這橘子真是從日本進口的嗎?」



     「是日本種,台灣種的。」



     「種在那梩?」



     「大概是嘉義一帶吧!」



     日本怎麼會有好橘子?在2500年前晏子的時代他們已經了解橘子是南方佳果,淮河以北是長不出好橘子來的。換言之,橘子在北半球注定只在23度到33度之間最好長,日本地理位置偏北,要想種橘子,大概只能靠九州或琉球,當然,也許他們另有暖房或其他妙計也未可知,但畢竟細想起來令人起疑。



     我因此毫無根據的就認為這橘子是被引到日本去的「洞庭紅」的海外苗裔,只因它外表看來真的就是古詩中的所說的「洞庭紅」形貌。



     洞庭紅其實就是洞庭柑,而此洞庭不指湖南那個湖,而是指江蘇的太湖中的洞庭山。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兒子韓彥直寫過一本橘譜,(那是世界上第一本有關橘子的百科全書),書中說:「洞庭柑,皮薄味美,比之他柑,韻稍不及,熟最早,藏之至來歲之春,其色如丹,鄉人謂,其種自洞庭山來,故以得名」



     身為名將之後,韓彥直卻是位務實的地方官,在浙江永嘉(溫州)一帶「拚橘子經濟」。



     洞庭柑當年是可以入貢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身為當地太守時就親自去揀橘上貢,並且寫了一首七律,〈揀貢橘書情〉,最末一句是:



     願憑朱實表丹誠



     他的朋友周元範也和了一首,其中一二句如下:



     離離朱實綠叢中,似火燒山處處紅



     紅得像一粒心,紅得像火,洞庭紅就是如此。



     我在台北街頭看到進名稱為「日本蜜柑」的,一斤可秤上六七個的小小紅紅的橘子,只因被它異常的金紅所魅,一時竟情如痴心的年老男子,忽在街頭見一小女孩生得極為端嚴都麗,便急著跑去問她:



     「請問你是名畫上某某夫人的曾孫女嗎?」



     那老年紳士於畫上美女其實是只曾遠觀只曾風聞,卻因異代相隔從來不曾親其芳澤。但居然被他問對了,小女孩竟真是那美人的後代,他憑的不是DNA檢驗報告,而是直覺,近乎靈異的直覺。



     洞庭紅柑最讓我難忘的還不是白居易的詩,而是明末抱甕老人〈今古奇觀〉中收的一個故事。故事名叫〈轉運漢巧遇洞庭紅〉,說到明朝蘇州有位文若虛,本為聰明世家子,卻因倒運敗盡家產,好在他有從事海外貿易的朋友,就邀他上船散心,他手頭只有一兩銀子,順便買了一百多斤洞庭紅,船行三五日,到了一個「吉零國」,那些橘子原擬自用的,不料卻被吉零國人看到而高價競買,一剎時他竟變成了千兩富翁。這故事借吉零國人的嘴,把洞庭紅讚成了瓊漿玉液。



     深夜燈下寫稿,剝一枚小橘放在一旁,自覺比被人貢橘的皇帝還尊貴。唐朝白居易愛賞的,宋代韓彥直描述的,明代小說裡繪聲繪影的,日本人拿去育種的,(我猜),最後台灣人拿它在中部果園試種成功的這枚橘子,我是多麼慶幸自己正在享用它,只是我很想問它:「請問,你真是洞庭紅的後代嗎?」

[From 中時電子報||■三少四壯集---請問,你是洞庭紅的後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