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日 星期五

關於"創業"

最近常圍繞在我身邊的話題就是"創業",或說"新公司"。除了N朋友是想從上班族轉業成為老闆以外,其他遇到的狀況都是開了第二家公司。

來上海之前,Jeff王找我聊了好久,想了解ERP實際上的技術問題,因為他們公司只有Sales & Marketing,卻沒有技術相關人員。以目前的Sales plan來說,有目標有客戶,募資也沒問題,甚至人員大家都肯在第一年減薪讓公司得以累積資源延長營運時間,但是對於ERP實際上的技術流程並不了解。僅僅靠著現有的配合SI的三個人員,要身兼技術顧問、技術PM加上寫程式的人,不但事情太多,也不容易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給他的建議是找一個資深的人來當Tech Advisor,專門負責技術顧問與實際的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SI的人員就負責實際的SD和implementation(或是把implementation交給外包廠商)。而要去客戶處找一個domain expert和這位technical advisor配合,共同向總PM負責。或許是我自己小公司作習慣了,習慣一個人輪流擔任不同的腳色,所以當Jeff提出"某某人應該是PM嗎?"的時候,我自己的想法反而是『Does it have to be so rigid?』畢竟Jeff這邊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公司,當一個PM只要有適當的能力,由上曾給予Authority,我認為是不是總經理或是誰來當,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點。談完的第二天我就來上海了,或許下次回去還有機會多深入了解整個運行的細節,包括和幾個Technical Advisor的候選人碰面。Jeff找的這些人其實年紀都比我大不少,讓我心裡也是有些惶恐的。

第二位就是我在上海的同事Alex。Alex告訴我,他第二次經營一家新公司的理念,從Cash flow到成本估算到ABC、SWOT,我聽得津津有味,也覺得和我的想法是相當吻合的。在台北運作的時候,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雖然腳色非常有彈性,但是工作上沒有確實切割,因為不斷趕案子的時候,許多該停下腳製作文件或是審慎評估成本的工作沒有作,導致回頭來看的時候,實際上花掉的成本沒有辦法估算。到上海來有個好處,就是resource多少是我和Alex可以實際掌握計畫的,包括辦公室、人力、project status。明年要產出的東西可以倒推回來估算該用多少人該用多少時間要花多少成本。有這樣的估算會覺得踏實不少,之前沒做到或是沒做好的事情,可以用這個機會好好實現。

第三位是我熟識的音響業者袁X晉先生。他最近把official的公司解散了,打算轉進餐飲業,兩年累積500萬資本後重新進入音響零售業。我個人對於這三件事情裡面,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第二件。套句Bert說的話『如果兩年可以賺500萬,那我也要去做』。從Bert向我描述的事情來看,前面兩個case所考慮到的東西,袁老大應該沒有做過。我的想法是,與其花兩年從事一件完全陌生而且沒有規劃過的行業,還不如私人接音響製作的case(他自從發出停止營業通知以後,委託件數暴增),然後好好把兩年後想要做的事情寫成一個正常的proposal,拿去募資。我相信一個好的proposal要募到500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前提是這個proposal不可以過於理想化,對於出錢的人必須有利可圖,要有合理的願景。花兩年時間去refine這個東西,並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更何況這樣不需要side track,對於事業經營的思考和延續都有正面的價值。比起去賣燒臘或是排骨飯這種完全不同的跑道,我個人認為是正確得多了。

至於N朋友,你快創業吧~ 算命的說你34歲就會發了喔~ 發了要記得佈施一點給小的在下我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