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Evil Capitalism Heroes: 網友來函:潮州菜

這是從宇文那邊偷來的,最近常吃的也是潮州菜,店名就叫做九龍城。

略講潮州菜。香港有六分之一人口是潮州人,潮菜館絕對比台灣多而地道,在這裡住久了,吃的多,也就略能有點意見。先從地理上來說,潮州這一地理名詞指的並不是現今的潮州市,自古來說,就是指潮州跟汕頭這一帶地區,尤其汕頭,才是唐、宋以來主要的外貿港口,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支撐潮州菜外拓,以及精化。現在的潮州市是後來定為行政區用的。所以要說地道的潮菜,懂門道的人都會說要到汕頭去吃,蔡瀾(他也是潮州人)曾盛譽過汕頭的潮菜是全球最好,次為曼谷和香港、新加坡。

 你的友人說潮菜與台菜相近,我覺得還要斟酌。潮、汕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非常靠近閩南,若說跟香港的福建菜館裡的菜式有些像,還比較可信,像是蠔烙就跟福建菜館裡的一樣做法,不調粉漿,正因台灣的菜式已經跟正統的福建菜有些不同,自成一派的,大可更好好琢磨下去。要說跟台灣的菜式相近,則應該是台灣的客家菜。潮州菜畢竟還是跟粵菜交流融會的更深一些,客家菜在菜式的流派上,是屬於廣東三大菜系之一(即廣州的粵菜,潮、汕的潮州菜,和東江菜,一說即客家菜),仔細看客家菜所使用的梅菜、芥菜、榨菜、等醃製蔬菜,再來做扣肉、豬肚、小炒,全都跟潮州菜一模一樣。可是這些做法,絕對不是閩南菜。

 再說潮菜以烹製海鮮見長,這當然跟地理近海有關,所以沿海地區,全都善做海鮮。汕頭有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是有個內海,淡鹹水交界,各樣魚鮮都多,

但潮菜跟粵菜一樣,既然魚貨一多,就會發展出乾貨,所以各式的鹹魚、乾魚肚、翅就曬得滿街滿巷,乾貨用來保存一來容易,二來味道濃縮有另一種層次,之後再跟新鮮的食物一起烹煮,又是潮菜另一特色。

 所以潮菜又出名做湯、做素菜,用乾料帶出肉味、濃味,卻只見菜不見肉,這才是潮菜的特色。所以地道的潮菜館有很多砂鍋煲菜,看上去全是菜,但湯汁卻飽含瑤柱(曬過的干貝)、蝦膏、魚露、豬肉等味道。

 經常看到有說潮州菜很清淡,我不明所以。潮菜味濃,各種做魚蟹的方法看來清,味道卻絕對深重。多數的魚都用鹽醃製過,再煎,或有灼,就是用滾過的熱水熄火之後將魚用鹽封住後置入灼熟。還要沾各式調味醬料,用蜆醃製而成的醬料香港做得很好。

 至於滷水,最重要當然就是老滷。台灣應該也是相同,新的放入舊的裡面一直重複使用,老滷汁對店家非常重要,程度可說是性命交關。香港有潮菜館的滷汁是從老家帶到香港的,再滷五十年,從未斷過,裡面因此有深濃的血液津液的精華,鵝肉又毒,有時貪嘴吃多幾片,就渾身發癢,乃過敏也。

 另外就是甜品。潮州菜甜品很多,做得又好吃,像是蓮子綠豆沙、炒芋、紅豆湯糰、竹蔗百合、薑汁蕃薯,廣東人愛吃糖水,潮州菜也不例外。

 至於說到台灣的潮菜館,我不敢指教,唯獨吃過「潮品集」,絕對不會將之視為正宗潮菜來吃,姑且將之稱為混合的廣東菜館,我也覺得不好吃。又例如潮州菜喫菜前跟用餐後,都要奉一小杯功夫茶,潮品集喝啥?上一大壺來就錯了。二次戰後國民黨人竊居台灣,不知是否省籍因素,台灣的江浙菜反倒好很多。

 香港的潮州菜館多不勝屬,即使是九龍城跟上環最貴價的富豪光臨的潮菜館,講究的也是地道,不講時髦裝潢。就算到了曼谷最出名的廖兩成,專吃魚翅,照樣全無裝修。白牆清漆,木頭折桌、圓凳照樣開餐,外頭站的全都是老師傅老員工臉色不耐的呼喝著上菜。潮汕人很實際,不愛花巧,李嘉誠先生可為代表,這點我也欣賞。

[From Evil Capitalism Heroes: 網友來函:潮州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