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變成階級劃分的菁英。一不小心,我們可能在語言裡鄙視了別人。一不小心,我們就會大肆誇耀自己的成就有多少。一不小心,我們成為了我們口中最不想要成為的人。一不小心,自我感覺良好的部分,往往是給人最不舒服的部分。一不小心,往往都不是不小心!
[From Twitter / 鐵小虎: 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變成階級劃分的菁英。一不小心,我們 ...]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Twitter / 鐵小虎: 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變成階級劃分的菁英。
南方周末 - 我接受了《纽约客》的核查
我在接听《纽约客》核查电话时,仿佛置身一个古老仪式
从事新闻工作30年,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本周一,我接受了美国《纽约客》杂志的“Fact Check”(事实核查),颇感新奇。
一个月前,我曾接受《纽约客》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在做一篇人物特写,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北京一家著名杂志的女主编。周一打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她说同事已经交稿,文中内容要向我核查。
对曾采访我的记者,我印象很好。他富有采访经验,对事实和细节穷追不舍。然而这位事实核查员(Fact Checker)似更谨严。她核查的内容包括:时间、地名、场面;记者在文中引用的我的原话;记者本人提出,而得到我认同的某观点,等等。
接电话时我有个突出的感觉:即使最优秀的记者,他所转递的信息也会有些微偏差。例如我说过,那位主编写的一本介绍美国报业的书,曾是我们这群人的必读物;而文章给核查员女士的印象是,那是一本按规定必读的书。我还曾对记者回忆,那位女主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记者很自然地理解为她说话声音很大(我向核查员解释了“声音清脆”和“说话大声”的细微区别);“先闻其声”还包括女主编当年脚穿高跟鞋的走路声——这也没有逃过核查员的眼睛:“你说过她爱穿高跟鞋,对吗?”我忙解释,那是十来年前的事!现在,谁还……电话那边这时传来轻松的笑声:“是啊,现在连年轻人也不爱穿了,太老土了。”
我接受“核查”约半个小时。想到我只是众多被采访者之一,对那位核查员女士的勤勉不禁感叹。放下电话,我即向专家求教,并上网搜索。原来,美国传媒的事实核查制度始于百年前的普利策时代。《纽约客》杂志专设一个事实核查部(Fact-checking department),聘请富有经验的人担任事实核查员。这是很有前途的职位,据说担任过事实核查员的人,被媒体聘为总编辑的几率很高。
核查员有其独立性,和被核查的记者无个人瓜葛,核查规矩很严。港大陈婉莹教授,曾在美国作为记者接受过事实核查。她给《村声》周报写稿,交稿时,同时交出所有被采访者的联络方式。核查员向他们逐一去电,文章的内容,包括所引用的被采访者的每句话,被细细核查。《纽约客》等杂志还要求记者交出采访录音。这无疑意味着很高的工作成本,所以“只在一些顶级媒体实行”,陈婉莹说,“太贵了。”
对美国传媒素有研究的展江教授告诉我,这10年来,严格实行这一制度的美国媒体越来越少。难怪我在接听《纽约客》核查电话时,仿佛置身一个古老仪式。普利策先生当年“准确!准确!准确!”的名言,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似乎已是飘逝的远烟。是的,愿意投重兵重金去做长线调查报道,并严格核查事实的媒体越来越少了。
如今,报得快似乎比报得对更加重要。据互联网研究专家胡泳先生观察,新闻的生产方式,过去是“过滤,然后发布”,现在开始向“发布,然后过滤”转移。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他引用西方学者的话说,“在21世纪,当每个人都成为记者……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座新闻丛林,好坏参半,优劣共存”(胡泳:《众声喧哗》P119-120)。
这个问题困惑着我。我不认为,网络的崛起必然导致经典新闻理念的坍塌。2007年7月18日济南特大暴雨后,腾讯网“召集”济南网友提供目击证言,短短数小时,大量准确的事实公之于众,速度和力度均为传统媒体难以企及。“华南虎”事件,广大网民群起核查事实,最终戳穿谎言。更别忘了,还有个人博客,不畏艰辛担当了事实核查使命。
但毋庸讳言,相反的例证也很多。许多网上的“事实”让人莫辨真伪。虽说网络自有纠错功能,但无情的是,在网上第一次出现的“事实”,多半成了最终的“事实”,无法修正。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朋友热衷谈论传统媒体的衰落和解体,以浪漫的言辞描述新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对传统媒体在漫长岁月里形成的价值和操守,却似有意无意地轻视。在融合媒体时代,还需不需要新闻专业主义?还需不需要从事调查报道的一整套技术和规范?在大学新闻专业,我们如何教育学生?当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可能变得越来越多元、许多人将到网络去打拼的时候,我们的新闻课,还要继续讲《大公报》、讲范长江、讲“水门事件”调查吗?或者说,我们的这些传统课程,已经到了必须更新的时候。但,如何更新?
新闻的本初命题——“提供准确事实”,正面临强劲挑战。新的传播环境下,传媒如何进行“Fact check”(事实核查),应该不是一个迂腐的提问。
(作者为传媒学者)
[From 南方周末 - 我接受了《纽约客》的核查]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绿坝通知出台始末:“国际通行做法”误导李毅中-搜狐新闻
绿坝预装通知“被误导”出台始末
时代周报记者 李瀛寰
8月13日,工信部宣布:“中国不会强制要求在个人电脑及其他消费产品上大规模安装绿坝互联网过滤软件。”至此,纷纷扰扰2个月的绿坝事件终告一段落。
引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预装通知,其出台的真相究竟如何?
“国际通行做法”惹争议
时间回到2个月前。6月16日,北京西单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大院一如继往地平静。
“强制安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一事曝光一周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绿坝的质疑中夹杂着对工信部政策的拷问,铺天盖地,汹涌而来。
一个星期以来,外界的风暴、声浪在工信部大院里被化为无形,“大家按部就班,没什么太多感觉”,在一位工信部官员看来,“但我们内部能感觉到,软件服务司的压力非常大。”
但6月16日这一天,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真的生气了。
“我们也不太理解,这件事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工信部科技司一官员说,“工信部(包括原信息产业部)政策出台一向都是谨慎的。”
在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另一位工信部官员也谈到:“为了拟定一个政策,我们有时请部委下属的专业单位提供参考意见,共同探讨,十易其稿都是少的,20多遍地改,然后才送交主管司局级领导,再听意见,再改。历时半年,很正常。”
在绿坝风波中,两家软件企业的背景逐一浮出水面,绿坝软件的走向也清晰可见,但有一件事一直没有披露,即要求出厂PC预装绿坝软件的“5月19日通知”是如何从工信部发出的呢?而且,随着整个事件的逐步公开,人们越发不可理解,这样一个草率的政策何以从工信部出台?
“其实,绿坝软件早就在网吧、学校开始安装,而且一路畅通”,在行业资深人士、一软件公司副总裁看来,“从郑州金惠和北京大正两家公司购买软件的4170万元已经花出去了,由政府买单。软件服务司当然希望看到绿坝软件安装得越多越好,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功在千秋。”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让绿坝更加普及,主推绿坝的软件服务司副司长陈英想到了新出厂的PC。“在网吧、学校一直是强制安装的思路,这时继续沿用这个做法”,据上述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当5·19通知送交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签字的时候,李毅中对这一做法曾有疑问:“这么做是否可行?”
对此,软件服务司以“这是国际通行做法”来汇报。这句话打消了李毅中的疑问。
李毅中一年多前上任工信部部长,此前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再之前李毅中在国务院国资委、中石化等国资系统工作30多年。“非软件专业”人士李毅中,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询问了专业的软件服务司,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于是,“绿坝文件”就这样从工信部大院直接下发各大PC企业,要求从7月1日起出厂的电脑必须预装绿坝软件。
这不是国际通行做法吗?怎么在中国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李毅中有困惑很正常,因为此刻他还不知道自己被误导了。
软件服务司的“盲点”
“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不仅是软件服务司给李毅中的答复,在绿坝风波的初期,工信部其他部门也曾咨询过软件服务司,软件服务司还是这句话。
于是,6月9日,工信部相关人士面对媒体时表示,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是国际通行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这的确是国际通行做法。但是,“强制安装”可不是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对绿坝一事非常关注,在他看来,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这是全世界普遍的做法,但他强调,是否在家庭电脑中安装过滤软件,应该由用户个人决定。
“有一些国家是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但都没有强制安装”,在上述这位软件业的资深人士看来,“绿坝一事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工信部出资免费提供过滤软件,这的确是国际通行做法,另一个是强制安装,这是软件服务司想达到的目的。结果,一个国际通行做法的说辞,把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这就是绿坝事件的根子。”
在绿坝事件中,“为了更大范围推广绿坝,再加上在网吧、学校强制安装的顺利,让软件服务司产生了‘盲点’,他们以为自己理由充分”,资深人士如此说道,“国际通行做法这个理由在工信部内曾得到认可,毕竟很多人不是专业人士。”
而正是国际通行做法之外的“强制安装”引起了轩然大波,据伍德克透露,绿坝一事曝光后,国外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分别约见政府部门,但这种单独进行的沟通都未得到正面回复。后来他们决定联合起来,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6月16日,李毅中接到了19家行业组织的联合致函,据看到这封信复印件的知情人士称,信中强调:“这个计划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安全、隐私、系统可靠性、信息自由流动以及用户选择。我们呼吁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实施这些要求。”
这19家行业组织来自全球,都是行业里的“重量级人物”,包括美国商会、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以及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还包括日本、欧洲和加拿大的行业组织也参与了署名。
据传言,李毅中接到这封信后,在弄清了“国际通行做法”原委后,“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了软件服务司”。
同时,关于绿坝软件本身的安全性也被各方质疑。
但是,政策文件已经发出,面对19家行业组织发来的信函,工信部选择了沉默。彼时,离政策执行的时间点—7月1日,还有一段时间。
“文件考虑不周”
然而,6月26日,绿坝一事风波再起。当天,22家行业与贸易协会联合致信中国政府,请求重新考虑要将“绿坝”软件安装到所有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个人电脑上的决定。
来自高层方面的询问很快到了工信部,压力陡然升级。
“随后,工信部决定,暂缓安装。”知情人士说。
在外界的高度关注中,6月30日晚,就在绿坝软件要被按照5•19通知强制安装的前一天,工信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界宣布,由于“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推迟预装绿坝软件”。
曾联名上书的国外行业组织对工信部推迟安装绿坝一事,都表示了赞赏。伍德克就认为,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暂缓安装,其实是一种避免丢脸的做法,也是明智的做法。暂缓到何时,没人知道,也许一直暂缓下去也说不定。暂缓,这等于已经宣告,不强制安装了”,软件业资深人士说这些话时,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网民的胜利。”
暂缓安装之后,绿坝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正如预料,8月11日,李毅中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会强制要求在个人电脑及其他消费产品上大规模安装绿坝互联网过滤软件,但将继续在学校、网吧及其他公共场所安装绿坝软件。
李毅中强调:“这个文件的缺点、毛病是考虑不周,没有表述清楚,给大家的印象好像是强制性的,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善意的,都是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李毅中也指出,绿坝软件“自身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正在进行改进,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更好的软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更加市场化”。
“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对工信部而言,并不容易。”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说,其实,这本来就是一场不该发生的风波。
(责任编辑:张庆龙)
[From 绿坝通知出台始末:“国际通行做法”误导李毅中-搜狐新闻]
[我来说两句]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Blog.XDite.net » 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 - 救災網站背後技術與技巧 (1)
今天( 2009/8/15 )是 COSCUP 第一天,我在早上九點半有個 Talk,有關於 Ruby Web Framework - Sinatra。不過兩天前,我向大會 submit 了新的 topic,改成了 『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 』。
臨時改題目,大家應該會覺得奇怪,這…網站,說穿了不過是個雙向留言板,到底有什麼好湊成一個講題。
也許大家不知道,在這六天( 8/9 - 8/ 15) handle 網站的期間,我其實從觀察其他網路救災團隊運作,和自己實際運營網站時發生的事件,得到了不少經驗。剛好 8/15 就是COSCUP ,才讓我決定臨時改變主題,整理分享這一些心得。
雖然不知道以後還用不用得上(希望台灣以後不要再發生這種大災難),但我希望的是藉由這次經驗的分享,能讓其他人以後再投入網路救災之時,能更有個脈絡方向,能耗費更少精力但能更有效的投入網路支援救災的部份。
[From Blog.XDite.net » 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 - 救災網站背後技術與技巧 (1)]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 戀愛的療傷效果
愛是勇氣。這句話有兩方面的意義。首先,愛上別人需要勇氣,因為非得脫下心靈鎧甲,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對方面前不可。但是,有了心靈深處的交流,則不再必要穿上鎧甲了,因為愛情給我們無比大的勇氣。
[From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 免費報 - PChome 電子報]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Managing UI Complexity | Brandon Walkin
Interface complexity is an issue every designer wrestles with when designing a reasonably sophisticated application. A complex interface can reduce user effectiveness, increase the learning curv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cause users to feel intimidated and overwhelmed.
[From Managing UI Complexity | Brandon Walkin]
This is an excellent article with concrete cases in comparison. But it is still hard or say it will take considerable time to really grasp "complexity" and "simplicity" from a developer's standpoint.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Citizens !!! Faire la Revolution !!!!!!!!!!!!!!!!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0日電)莫拉克颱風災情慘重,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今天表示,救災、災後重建工作由行政院主導,目前遇到的救災問題都可以改進或克服,沒有頒布緊急命令的必要。
國民黨立委洪秀柱建請總統馬英九發布緊急命令,不過,王郁琦接受訪問時強調,「目前不做這樣的考量」,以政府現有的機制就可以做救災工作,所以目前不會頒布緊急命令。
王郁琦重申,對於是否頒布緊急命令,「目前不做這樣的考慮」,他強調,救災、災後重建工作是由行政院主導,總統與行政院長劉兆玄保持聯繫。
媒體詢問是否召開國安會議因應?王郁琦也表示,不會召開。
至於總統是否還會前往勘災?王郁琦說,總統明天有幾個外交行程,後天的行程目前還未確定。980810
[From Citizens !!! Faire la Revolution !!!!!!!!!!!!!!!! - La Pensée sauvage - Yahoo!奇摩部落格]
奇怪?馬囧是不是覺得這一點也不重要......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Adactio: Journal—The HTML5 Equilibrium
The WHATWG process isn’t democratic. There’s no voting on issues. Instead, Hixie acts as a self-described benevolent dictator who decides what goes into and what comes out of the spec. That sounds, frankly, shocking. The idea of one person having so much power should make any right-thinking person recoil. But here’s the real kick in the teeth: it works.
[From Adactio: Journal—The HTML5 Equilibrium]
You can't really kick every set of teeth in the world, so this is more like sheer luck if we have a "good" dictator that brings foreth the correct thing (retrospectively speaking). Apple is yet another example.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生活在大自然中,人類直接跟上帝打交道。生活在大都會,人類透過城市文明感覺到並不停地確認自己的存在。
[From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 免費報 - PChome 電子報]
那條往前方的路
今天下午開完 TC 以後,已經超過六點半了,叮嚀著自己明天要跟台北的人對一下進度的細項,然後拎著我的電腦,從證券大廈慢慢踱步回家。
最近的天氣不是特別熱,傍晚總是有一種涼涼的秋天的感覺,不知道哪天會突然爆熱起來。趁著還能不算太不舒服地走在路上,多走幾步路也好。在依加依吃了碗牛肉麵+一盤炒空心菜,一出餐廳滿頭大汗,頓時覺得外面也悶熱了起來。東昌路是一條很有趣的路,大大小小的房屋仲介加起來應該有個八家十家的,每次經過貼滿物件的落地玻璃前,都要瞄一下現在房價的走勢,順便衡量自己的口袋的深度。
現在住的地方 9/15 租約到期,一來是不想繼續『經營』宿舍,畢竟沒事當個舍監有點麻煩,並不是說是好同事就想從早到晚整天看到(nothing personal, my ex-roommates~);二來三個房間的房子實在太大,我只用到一個房間;再者這房子雖然面南冬天暖,可是格局不太喜歡,廚房對我來說也太小。一直肖想著要換個好點格局的大兩房。仲介聽了我的想法,還特別問了:『仁恆兩房7000要不要考慮一下?』話說仁恆可是我老闆這個等級在住的,三房的租金隨便也是破萬的,兩房 7000 聽起來真的是值得去看看。
出了仲介的店門,越想越不對勁,這一個月 7k 花下去,可是這一年還是我一個人住啊?而且這樣跟我原來的財務計畫好像有點不小的衝突。就這樣走著走著,也想通了,反正這一年就只是一年,租個便宜的小兩房,多存點錢才是正途。
驚訝於自己的轉變;以前曾經什麼都不要,不想結婚、不喜歡小孩、不要定居、不想買房子、覺得車子很累贅。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對的人,而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好像這樣一直走著,就可以看到前方通往幸福的那條路。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恭喜 Deborah, SK
並不是這兩個人要結婚,而是這兩個朋友分別要在8/15和9/27兩天結婚,而且我應該都到不了~
Deb 在尋覓多年之後,終於尋得 Mr. Right,Sk 則是在長跑多年之後,終於要衝進城裡了。
我只能說,恭喜兩位啊~
Your body wasn’t built to last: a lesson from human mortality rates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odds that you will die during the next year? Try to put a number to it — 1 in 100? 1 in 10,000? Whatever it is, it will be twice as large 8 years from now.
This startling fact was first noticed by the British actuary Benjamin Gompertz in 1825 and is now called the “Gompertz Law of human mortality.” Your probability of dying during a given year doubles every 8 years. For me, a 25-year-old American, the probability of dying during the next year is a fairly miniscule 0.03% — about 1 in 3,000. When I’m 33 it will be about 1 in 1,500, when I’m 42 it will be about 1 in 750, and so on. By the time I reach age 100 (and I do plan on it) the probability of living to 101 will only be about 50%. This is seriously fast growth — my mortality rate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with age.
[From Your body wasn’t built to last: a lesson from human mortality rates « Gravity and Levity]
Wow, something new every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