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Mac 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讓 virtual machine 在機器上運作的效率大幅增加。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這兩個產品了:Parallels 的 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和 VMWare 的 VMWare Fusion。
在Windows的時候,我就有買過 Parallels Workstation的 license,一來跟 VMware workstation 有不小的價差,二來是一開始效率也的確不錯。但是改版到2.2以後,裝上DragonflyBSD or FreeBSD 卻發現有 disk IO 效率不彰的問題,也曾經把 HZ 設定到 100,但是沒什麼幫助。漸漸也就沒有去用他。
一直到買了MBP以後,發現有些東西還是得要IE才能動,偏偏IE for Mac已經EOL了,只好打VM的主意,裝了 Parallels + Windows(題外話,Conrad長輩說招傷銀行專業版網銀軟體居然會reject跑在VM裡面的Windows,這樣真的太表了)。不過Parallels裝了Windows以後,以中文為路徑的動作都會有問題。比如執行「桌面」上的.exe檔;而且Bootcamp也會發生無法執行的問題。雖然說Parallels和OSX的緊密結合,讓 drag and drop 可以非常迅速從 OS/X finder 拉東西進 Windows,反向也可以,但是光是中文路徑的問題,就是一堵高牆。
這時Fusion剛好推出1.0版,索性拿來AB test一下。於是我的桌面上同時出現兩台VM的Windows。
Fusion 用起來沒有中文路徑的問題,Bootcamp 1.4 Beta也順利安裝上去;所以iSight、紅外線、藍牙等等VM都可以直接用得到。裝完78個Windows update (對,一裝好就要再裝78個update,感覺非常e04)和小雨傘防毒以後,IE打開就可以直接使用網路ATM了(USB讀卡機的驅動程式也要裝)。目前這是唯一需要Windows的地方。
Fusion用起來也不是沒有問題。VM都會在系統裡面建立一些他要用的 virtual NIC: vmnet1, vmnet8。這兩個驅動程式在OSX cold boot,同時又和WEP encrypted netwok連接的時候,會和Airport起一些衝突,造成Airport process用掉99%的CPU time。有些討論區是把這個歸咎於 OS/X 和 3rd party VPN連線的衝突所造成的。雖然說直接砍掉 Airport process 就可以恢復正常,但是還是希望 VMWare 可以早點修掉這個奇怪的bug。另外一個讓人覺得有點xx的是,把Fusion開在桌面上,直接 drag-and-drop 的反應就是比 Parallels 來得差,可能是透過 SMB/CIFS 分享來交換檔案的關係。
最後一點,Fusion對於 FreeBSD/Solaris的支援比Parallels好,感覺不出disk io特別慢,所以最後還是會在電腦上繼續用Fusion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