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以色列與周邊國家的恩怨情仇

這篇要講古一下,所以有點小長。要給一些讀者一個概念,那就是:很多的恩怨情仇,是累積出來的「立場」,而不是「對錯」。也順便提醒一下讀者,那些動不動就說要講「是非」的政客,其實多半都是故意切割問題,把複雜的狀況單純化到白癡的地步,再洗腦到你相信事情真的這麼簡單。這些問題,說到底都是你要把歷史問題,用哪一個時間點去切斷。問題是新仇舊恨,哪裡算的清啊。

[From 王立第二戰研所 Evil Overlor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以色列與周邊國家的恩怨情仇 - yam天空部落 ]

How I Hire Programmers (Aaron Swartz's Raw Thought)

This piece is well worth reading, for hiring just ANYONE!

T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you have when you’re hiring a programmer (or anyone, for that matter): Are they smart? Can they get stuff done? Can you work with them? Someone who’s smart but doesn’t get stuff done should be your friend, not your employee. You can talk your problems over with them while they procrastinate on their actual job. Someone who gets stuff done but isn’t smart is inefficient: non-smart people get stuff done by doing it the hard way and working with them is slow and frustrating. Someone you can’t work with, you can’t work with.

[From How I Hire Programmers (Aaron Swartz's Raw Thought)]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Daring Fireball: A Liberal, Accurate Regex Pattern for Matching URLs

這樣就不用每次再去寫一個判斷某字串是不是 URL 的 method/function 了

A common problem programming problem: identify the URLs in an arbitrary string of text, where by “arbitrary” let’s agree we mean something unstructured such as an email message or a tweet. I offer a solution, in the form of the following regex pattern:

\b(([\w-]+://?|www[.])[^\s()<>]+(?:\([\w\d]+\)|([^[:punct:]\s]|/)))

[From Daring Fireball: A Liberal, Accurate Regex Pattern for Matching URLs]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專案出包理由產生器

你的專案出包了嘛?你要被罵了嘛?你需要理由嘛?那你需要專案出包理由產生器!

專案出包理由產生器 by User237 job project

我們的user都沒有跟我講

直到上線前一天聯絡窗口都沒有跟我講

客戶那邊的設計師去生小孩了

沒辦法聯絡窗口都沒有跟我講

直到上線前一天聯絡窗口根本就是在整我

直到上線前一天外包說他肚子不舒服

[From 和多繽紛樂 Bingo | 專案出包理由產生器]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Evil Capitalism Heroes: 網友來函:潮州菜

這是從宇文那邊偷來的,最近常吃的也是潮州菜,店名就叫做九龍城。

略講潮州菜。香港有六分之一人口是潮州人,潮菜館絕對比台灣多而地道,在這裡住久了,吃的多,也就略能有點意見。先從地理上來說,潮州這一地理名詞指的並不是現今的潮州市,自古來說,就是指潮州跟汕頭這一帶地區,尤其汕頭,才是唐、宋以來主要的外貿港口,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支撐潮州菜外拓,以及精化。現在的潮州市是後來定為行政區用的。所以要說地道的潮菜,懂門道的人都會說要到汕頭去吃,蔡瀾(他也是潮州人)曾盛譽過汕頭的潮菜是全球最好,次為曼谷和香港、新加坡。

 你的友人說潮菜與台菜相近,我覺得還要斟酌。潮、汕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非常靠近閩南,若說跟香港的福建菜館裡的菜式有些像,還比較可信,像是蠔烙就跟福建菜館裡的一樣做法,不調粉漿,正因台灣的菜式已經跟正統的福建菜有些不同,自成一派的,大可更好好琢磨下去。要說跟台灣的菜式相近,則應該是台灣的客家菜。潮州菜畢竟還是跟粵菜交流融會的更深一些,客家菜在菜式的流派上,是屬於廣東三大菜系之一(即廣州的粵菜,潮、汕的潮州菜,和東江菜,一說即客家菜),仔細看客家菜所使用的梅菜、芥菜、榨菜、等醃製蔬菜,再來做扣肉、豬肚、小炒,全都跟潮州菜一模一樣。可是這些做法,絕對不是閩南菜。

 再說潮菜以烹製海鮮見長,這當然跟地理近海有關,所以沿海地區,全都善做海鮮。汕頭有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是有個內海,淡鹹水交界,各樣魚鮮都多,

但潮菜跟粵菜一樣,既然魚貨一多,就會發展出乾貨,所以各式的鹹魚、乾魚肚、翅就曬得滿街滿巷,乾貨用來保存一來容易,二來味道濃縮有另一種層次,之後再跟新鮮的食物一起烹煮,又是潮菜另一特色。

 所以潮菜又出名做湯、做素菜,用乾料帶出肉味、濃味,卻只見菜不見肉,這才是潮菜的特色。所以地道的潮菜館有很多砂鍋煲菜,看上去全是菜,但湯汁卻飽含瑤柱(曬過的干貝)、蝦膏、魚露、豬肉等味道。

 經常看到有說潮州菜很清淡,我不明所以。潮菜味濃,各種做魚蟹的方法看來清,味道卻絕對深重。多數的魚都用鹽醃製過,再煎,或有灼,就是用滾過的熱水熄火之後將魚用鹽封住後置入灼熟。還要沾各式調味醬料,用蜆醃製而成的醬料香港做得很好。

 至於滷水,最重要當然就是老滷。台灣應該也是相同,新的放入舊的裡面一直重複使用,老滷汁對店家非常重要,程度可說是性命交關。香港有潮菜館的滷汁是從老家帶到香港的,再滷五十年,從未斷過,裡面因此有深濃的血液津液的精華,鵝肉又毒,有時貪嘴吃多幾片,就渾身發癢,乃過敏也。

 另外就是甜品。潮州菜甜品很多,做得又好吃,像是蓮子綠豆沙、炒芋、紅豆湯糰、竹蔗百合、薑汁蕃薯,廣東人愛吃糖水,潮州菜也不例外。

 至於說到台灣的潮菜館,我不敢指教,唯獨吃過「潮品集」,絕對不會將之視為正宗潮菜來吃,姑且將之稱為混合的廣東菜館,我也覺得不好吃。又例如潮州菜喫菜前跟用餐後,都要奉一小杯功夫茶,潮品集喝啥?上一大壺來就錯了。二次戰後國民黨人竊居台灣,不知是否省籍因素,台灣的江浙菜反倒好很多。

 香港的潮州菜館多不勝屬,即使是九龍城跟上環最貴價的富豪光臨的潮菜館,講究的也是地道,不講時髦裝潢。就算到了曼谷最出名的廖兩成,專吃魚翅,照樣全無裝修。白牆清漆,木頭折桌、圓凳照樣開餐,外頭站的全都是老師傅老員工臉色不耐的呼喝著上菜。潮汕人很實際,不愛花巧,李嘉誠先生可為代表,這點我也欣賞。

[From Evil Capitalism Heroes: 網友來函:潮州菜]

Greg Mankiw's Blog: Supply, Demand, and Healthcare Reform

Here are some basic principles of supply and demand: If a government policy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a service, the price of that service tends to rise. If the government prevents prices from rising, shortages develop. The quantity provided is then determined by supply and not demand. In the presence of such excess demand, the result could be a two-tier market structure. Consumers who can somehow pay more than the government-mandated price will be able to purchase the service, while those paying the controlled price may be unable to find a willing supplier.

[From Greg Mankiw's Blog: Supply, Demand, and Healthcare Reform]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小心,不要變成傲慢的英國人 @ 搖擺狗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我只是想提醒自己:「小心,不要變成傲慢的英國人。」

[From 小心,不要變成傲慢的英國人 @ 搖擺狗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講到英文口音這件事情,遇到過不少有趣的事件。小時候有一段時間住在新加坡,剛去的時候完全不會英文,所以也沒辦法去上學。家裡請了一位家教老師,她是新加坡大學英語系畢業的,教的就是很正統的女王英語。等到學了半年多可以講話了,就開始到新加坡的「英校」上學。英校和華校是當年新加坡學校們最大的分野(當然還有馬來人為多數的學校,但是是少數),英校除了華語課其餘都用英語教學,華校我沒念過,但是顧名思義,應該就是大部分都是以華語溝通的學校吧~

東南亞的英文有個很特別的腔調,尤其是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為大宗的國家,會把廣東話、福建話、潮州話和馬來語印度語混入英文當中,然後重音的地方也都跟世界其他地方不一樣。在那邊上學,就是得要講新加坡話了。所以在學校跟同學、老師講新加坡話,回到家裡上家教課的時候,又切換回女王英文。還好小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很多人覺得阿三的英文很難懂,可是聽慣了,也就覺得阿三英語和新加坡話很好懂了。(岔個題,「阿三」這個說法是上海在 30 年代對於在上海工作的印度人的稱謂,不過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後來回到台灣,完全無法融入台灣的英文腔調,所以到現在為止,我也無法模仿臺灣腔英文或是中國腔英文。

學會女王的英文,又學會新加坡話,真的會讓我聽不懂的英文就不太多了,但是日本人的英文是一絕,尤其講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真的會聽不懂。但是在日本旅遊的時候,只要把英文講得慢一點,倒也是到處可通行。幾年前去了英國,才發現真正講女王的英文的人不多,多的是蘇格蘭英文、倫敦英文、威爾斯英文、愛爾蘭英文,在pub裡面多喝幾杯,也就聽懂了。最讓我覺得女王的英文「好用」的地方,不是英國,而是香港。在香港講英文,尤其是講英式英文,有一種到處暢行無阻的感覺,還蠻舒服的。

不過英文畢竟只是一個工具,不該用來當做判斷人的「程度」的一個標準,只要講到可以順暢溝通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