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FreeBSD 7-current + pf + apache22 + MPM=event

餅乾大事紀 � Blog Archive � apache22 MPM=worker 遇到神秘問題

看到類似的configuration覺得備感親切。FreeBSD >5的中文參考資料越來越零散了,好像都只能自己去定 freebsd-*@freebsd.org 來看才行。

跑 -current 有一陣子了,pf也有開,然後還很大膽地用了 apache22 + event MPM,top(1)出來還蠻美的


last pid: 15917; load averages: 0.02, 0.03, 0.05 up 1+05:58:33 11:30:26
166 processes: 1 running, 165 sleeping
CPU states: % user, % nice, % system, % interrupt, % idle
Mem: 172M Active, 154M Inact, 81M Wired, 18M Cache, 60M Buf, 68M Free
Swap: 512M Total, 12K Used, 512M Free

PID USERNAME THR PRI NICE SIZE RES STATE TIME WCPU COMMAND
15563 www 27 4 0 24852K 12792K kqread 0:02 0.00% httpd
15562 www 27 4 0 20756K 10084K kqread 0:00 0.00% httpd
15559 www 1 4 0 16232K 7944K accept 0:00 0.00% httpd
15560 www 27 4 0 20756K 9788K kqread 0:00 0.00% httpd
15561 www 27 4 0 20756K 9668K kqread 0:00 0.00% httpd


我這台機器絕少 panic,倒是最近為了cached + apache的UserDir問題搞了很久。目前看來是libc裡面的NSS buffer size的問題(cached原作者還在查)。可能跟李鑫大大寫的libthr也有關。

順便請問一下,kserel 這個state會出現在純 libthr的系統上嗎? libmap.conf內容如下:

libpthread.so.2 libthr.so.2
libpthread.so libthr.so
libc_r.so.5 libthr.so.2 # Everything uses 'libthr'
libc_r.so libthr.so


這篇好棒

Huxley's Cabin:沖繩日記0525 赫胥黎的自然教室

我覺得這些照片真的很漂亮,不過我的疑問是,虎頭蜂的攻擊性不是很強嗎?還是說他們對於會反光的大型球狀物體比較沒反應?



2006年5月30日 星期二

What's worst?

兩點半,噩夢乍醒。
我跟Jung說
『Nothing is worse than knowing that you are in a bad shape, and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 to make it better』

好累....is it ever going to end someday?

2006年5月26日 星期五

韓文基礎

柯小毛胡言亂語。 - [語言] 基礎韓文字母自修心得



刪減

今天早上朋友突然丟了一句莫名奇妙的話給我『有人心軟了喔~』原來是昨天的那個影音轉載。想想這的確不會是我關注的東西,甚至連影片本身我自己都沒看完,只是應朋友的email裡面的要求順手把code貼進blog裡面來。這麼想來的確是有點不負責任,畢竟這裡不是個廣告版。

還是只有真的屬於自己的才擺上來就好。

2006年5月24日 星期三

果然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

♨輔大猴
c( ̄ܫ ̄)a" - [心情]今天在網路上看到最好笑的笑話XDDD


真是快要笑死了,好好笑。什麽"原來阿銘去日本是要稱霸全國"....唉呀,真是笑死我了


そうです!はたしわ変なおじさんです!

一個電信服務業工程師的Blog:轉載:志村大爆笑的怪叔叔

喔喔喔~~~~~看到這篇Blog真是感動啊~ 小時候看志村大暴笑的回憶通通冒出來了~ (choo san,我不知道為什麽會直接想到你)。那個奇怪叔叔人形能不能拍個demo帶呢?


知名度不一定是好事

十二年後,春天吶喊終被生吞活剝至此 | 南方電子報‧南方部落格 (blog) 聯播

看到這篇blog post有點難過。我必須為了這個我從來沒有參加過的活動表達我的哀悼之意。

『要維持一件事情不太變質,則必須使其封閉化、小眾化,而不能讓所有的人輕易接近、獲得』,這似乎已經成為這個年代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律。任何事情只要大眾化,瞬間就會庸俗化、平板化。曲高和寡也好、故步自封也好,至少不會聽說有人去聽馬勒五號的時候還一邊嗑搖頭丸。如果克搖頭丸可以克出些精神層次上的進步,那也是好的,但是與春天吶喊與搖滾樂無涉。

如果不想讓事情變成你不想變成的樣子,keep it as difficult as possible, keep it as secret as possible.

*噓*



說故事

園物動里底斯歇:文學下議院@小說的演與說(改)

恐怕不只是小說,泛至一般寫作,bbs posting, blogging好像都可以套進這樣的模式裡面。我也必須同意"懂得說故事"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才能,連許許多多的大眾非小說類著作(ooxx經濟學 快快樂樂學qq)都大量了採用了"說故事"的方式,連商學院都注重"use case"與"scenario analysis",是不是人的本能當中,就已經具備了對於"順序(or非順序但是與時間有關)"發生的事情產生分析與記憶的能力,對於條理化、簡約化的東西(說教? )本能上地不喜歡接受呢?

我向來愛讀小說,從每個故事裡面不管impose的是自己的情感,或是享受虛構、另類的描寫,甚至只是把日常生活中從未引人注意的事情整體抽取出來變成一種奇異的特寫,就像像機鏡頭貼近拍攝一般,那種因為觀察角度的不同而產生的巨大形變,是很令人着迷的。

窗外


004



2006年5月23日 星期二

罄竹難書


典源:《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



……國有游蛇西東,馬牛乃言,犬彘乃連,……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參考資料: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說明:《呂氏春秋》與《孫臏兵法》皆戰國時期文獻。「罄竹難書」於《呂》書中言亂象之多,《孫》書則僅言極多,前者較貼近於現今用於形容罪狀極多之語義,故取前者為主要典源。



看到火星國的叫欲部長為了拍總統的馬屁,可以把『罄、竹、難、書』分開來解釋,也難怪古人大嘆『宰予晝寢』,就是殺了我也要白天睡覺啊~



2006年5月21日 星期日

"惑"


如果那伍思嘉真有其人,或許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吧~


001026_443892_1



2006年5月19日 星期五

台東海生館的水母



可以坐在那個缸子前面看一整天的.....

今天晴天

前天就有消息說颱風可能會來到附近,果不其然昨天中午開始下大雨,晚上就開始又是風又是雨了。鬧了一晚沒睡好,今天掙開眼睛一看,卻發現外面太陽好大,是個大晴天。好奇怪的天氣....

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無題

熱得太慢
也冷得太慢
如一盆將熄的炭火
散發著微弱的餘熱

捐出獲利是一種新的贖罪券嗎?

好久沒有政治新聞會讓我覺得如此的荒謬了。

從上次吳淑珍把炒股獲利捐出一部份的事件開始,一直到這次趙建銘家庭決定把獲利一部份捐出,事情的發展好像演變成「只要捐出獲利的所得,就等於除罪」這種奇怪的邏輯。不管任何事後的補救,都無法掩蓋既成的事實。如果這個事實無罪,何須轉移大家的注意力,或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予以『補償』? 如果這個事實有罪,又豈是捐錢可以掩蓋的?雖然我們不是天主教國家,但是看起來這些大頭症患者,正想要以金錢購買贖罪券,替自己除罪啊~

【CHEERS】企業不教 菜鳥要飛當自強


作者:盧智芳



當大學沒有善盡人才培育責任、又碰到職場低薪效應、

企業吝嗇教導時,現在的菜鳥在「世界是平的」環境下,

想要高飛,得比過去更自立自強。




文─劉鳳珍



初見林政君,要從外表猜出他的年紀,不難。



不用當兵的他,已經工作了4年。但是,他還額外多了一種讓人似曾相識的老成,不同的是,那種感覺不令人討厭。



「你好,我是林政君。」主動寒暄、莊重有力的握手架勢,讓你可以立刻嗅出,一個年輕人想要被人提早肯定的渴望。



「我對成功不是渴望,而是想要!」獅子座的林政君客氣又堅定地糾正了一下。目前他在資策會從事無線漫遊的推廣業務。4年來,為了心中這個「想要」,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超過500小時。



為了理解未來競爭趨勢,最近他連到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中文網路開放課程,把佛理曼(Thomas L. Friedman)到MIT的1小時菁華演講「世界是平的」,一口氣看完。



每週二、四與隔週五晚上,他去台大語言訓練中心上英語會話,下課後回到家都已近10點。fire-in-the-belly(幹勁十足)這個他最近新學的單字,恰好可以用來形容他腹中那把想要成功的熊熊火焰,不斷驅策他上進。



親眼目睹「世界是平的」



事實上,對未來充滿企圖的他也必須如此。「世界是平的」工作越界挑戰浪潮,已衝到他的腳邊、讓人焦慮。



因為資策會在印度有外包中心,也有印度人常駐台北。林政君每天搭電梯、吃飯,總會和一群印度人擦身而過,他們都是軟體技術上的佼佼者。另一方面,「MSN上一堆朋友都到大陸工作,手機也都改用小靈通系統了!」的刺激,也提高了他積極學習的動力。

林政君這個世代,面對的工作挑戰比以往任一世代都要嚴苛,但台灣企業有沒有可能拉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一把?



大學不愛、企業不教



相較於日、韓以大型企業為主,對人員進用與訓練制度化程度較高,台灣的中小企業基於成本考慮,卻很少投入資源、培訓新進員工。



在台灣116萬家企業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7.8%,就業人口涵蓋77%(約770萬人)。這些200人以下的公司,不到30%有人才培訓制度,更有超過75%的公司沒有鼓勵員工進修方案。



當大學沒有善盡人才培育責任、又碰到職場低薪效應、企業吝嗇教導時,現在的菜鳥在「世界是平的」環境下,想要高飛,得比過去更自立自強。



3天完成交接



林政君在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畢業後,以念書時期累積的資訊管理能力,到農委會一個委外單位上班,擔任資訊部門的系統分析師。



報到當天,台灣中小企業典型的運作「效率」立刻迎接他。



即使毫無經驗,他照樣得在3天內完成與前一位同事的所有交接工作。而且公司只有20來人,沒有請打掃人員,他和同事要一起輪流倒垃圾、刷馬桶。



林政君沒有抱怨太多,他心想:「公司小,組織靈活,反而學的機會多。」



但對講究速度與成本的台灣中小企業而言,對員工的期待總是更多。



被減薪的意外



老闆希望他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一些系統問題,但林政君卻希望將系統全面翻新,為此他在進度上一度落後,而直接被老闆「減薪」一段時間。



雖有打擊,但為了心裡的「想要」,林政君持續自費到外面學習各種網管認證,例如CCNA、CCDA、CCNP等。到了第2個工作轉換成業務員時,林政君擴大學習主題。他花好幾萬去上所費不貲的專案管理國際認證課程(PMP)、花2天8千元去聽劉必榮教授的談判課,還有其他各種數不清的演講和書籍。



「中小企業沒有很完整的職前訓練,一切都要靠自己,」林政君對現實體認清楚。缺乏的能力與其等待別人教,不如自己學習比較快。4年多來,他花在各種學習上的費用,「大概有40萬吧!」原來他給自己設定的存款目標是3年100萬,因學習而落後了進度。

不准老師講廢話



星動科技(StarBex)是台灣最大的電子產品供應鏈交易平台,客戶囊括明基、友達、光寶、友訊等。林王民妍在星動科技擔任專案經理,對上班族要自立學習的體會跟林政君一樣。



嶺東商專國貿科畢業後,她花在學習上的費用不下50萬。因為星動是台灣少數擁有CMII認證(國際對資訊流程成熟度的評鑑標準)的公司,這對過去曾進修過CMII課程的林王民妍來說,不僅有吸引力、也是跳槽的機會點。



「要持續培養自己、為自己準備,」林王民妍從民國91年以後,更養成1年要上1次大型課程的習慣。最近1、2個月,她規畫去上跨部門專案管理能力的課。



和企業訓練、或大學教室不同的是,林政君和林王民妍的所有學習都是自費,兩人非常斤斤計較坐在教室裡的每分每秒。「上課老師講廢話10分鐘,或功力太差,我就開始算他浪費我多少錢,我們曾經全班當場fire掉一個老師過!」



「上2天8千元的課我不覺得貴,但買PSP遊戲我就會覺得貴,」林政君以對比法形容對學習效果的在乎。



多花12萬比較划算?



台灣企業不重視培訓,中小企業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如果我把一個人訓練到好,95%一定會走,我乾脆去挖人算了,即使每月多付1萬元薪水,一年也不過多花12萬,跟長期培訓的費用比,還是划算啊!」



位於高雄大社鄉的飛統自動化實業,專攻大專院校實驗室的自動化設備,員工僅有16人,是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總經理江金隆一語道出台灣中小企業主的心聲。



年輕人的穩定度也是中小企業主的夢靨。「每次碰到剛退伍的男生來應徵,我就會『剉』著等,因為我一定是他的第1站,」江金隆用台語說。



不過,江金隆最後選擇逆向操作。因為飛統規模太小,他連想挖都挖不到人,所以他直接到高職去找有潛力的學生,把他們帶到工廠,一邊教、一邊鼓勵他們念大學、研究所,並幫員工爭取到大學兼課「賺外快」的機會,讓員工一個月的收入可達7、8萬。



16個員工中,有兩個念四技夜間部,一個已經研究所畢業,並在高苑技術學院兼課。江金隆因此獲得去年勞委會人力創新獎的肯定。



重要但不緊急



另一個「企業不教」的普遍性因素,與台灣企業向來不重視人力資源有關。即使在大企業,人力資源也常常與總務、財務等角色混淆一起。



「與其說企業不培訓員工,不如說企業根本不重視人力資源部門,」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指出其中關鍵。



即使人才議題漸受重視,但在一切講究務實的中小企業主眼中,卻立刻變成「很重要但不緊急,」一位50人左右的企業主管直截了當的說。



至於,「緊急」的狀況,常常是員工遞出辭呈時。



從事資訊服務業的孫娟娟(化名),覺得工作上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便決定辭職到中央大學、專心上半年資策會開的軟體課程,老闆立刻挽留她:「辦留職停薪公司給你學費補助,半年後你回來。」蘇娟娟忍不住在心裡反問:「為什麼過去1年裡,你都沒問我需要什麼訓練或協助?要現在我提辭呈才說?」



台灣職訓經費佔GDP輸日、韓



一個社會整體人才素質的提升,除了個人、企業外,政府提供職業訓練的機會也很重要。



尤其台灣每年短缺「高級專業與管理人才」約4、5萬人,但屬於中級人力的大學生卻過剩。「如果能讓多一點大學生有機會往上發展,中間的人力供需才會均衡一點,」勞委會職訓局副局長林三貴對政府投入職訓的角色也有所期待。



但和鄰近國家比,政府每年投入職業訓練的經費,僅佔GDP的0.04%。相較於經濟發展狀況與台灣相近的南韓,台灣只有其一半的比例。



日本雖然也是0.04%,但因日本企業對員工有在職訓練的法律義務,因此台灣也落後日本。



不過,個人生涯的成長,最終得靠自己。「當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前邁進的時候,慢慢跑的羚羊只會被當成獅子的食物!」想要被人肯定的林政君,總以此自勉。


2006年5月17日 星期三

The Complete FreeBSD

The Complete FreeBSD

It's now a free book~



簡體大反擊


wretch



乍看到這段,我還以為我的電腦壞了。看了一下encoding,是UTF-8沒錯。去看了無名的首頁,才曉得已經可以直接選語系了。把火狐狸的預設語言調整了一下,才出現會直接出現繁體字。



不只是無名,Mobile01現在每次連上去都會問我要不要用簡體字顯示,雖然看得懂,也會寫,但是看網頁有繁體的時候,還是會想用繁體看,並不會想要切換到簡體去。這些網站會開始提供簡體版,應該也是為了要讓看到的人更多層面更廣吧,只是怎樣聰明地讓你看到想看的語系,還要多下點功夫哩~




 


【新井一二三】她的志願

人得為自己活。
除非活出真正的自我來,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我高中的班裡有個女同學姓渡邊,她的志願是做律師。
渡邊是班裡最受男同學歡迎的女孩子。圓圓的眼睛總是明亮晶瑩,棕色的頭髮則是永遠捲捲的。她是學校交響樂團的成員,每天上學時候,一手拿著長笛盒子,稍微寂寞似地一個人走路的樣子,簡直是一幅泰西名畫。課間休息時,她也不跟別人說話,而自己站在窗戶邊往外看。嚮往她的男同學們擔心說:「渡邊小姐會不會自殺?」女同學們卻很冷淡道:「絕不會。她做作得很呢。」
即使做作,從高一到高三,渡邊確實保持了同一個姿態、同一個形象。
渡邊和我們就是不一樣。她從來不跟一大批女同學一起到洗手間,在鏡子前邊,一邊弄頭髮一邊說閒話;下課以後也沒有一次去過地鐵站附近的快餐廳大口吞下炸雞、漢堡包、巧克力奶昔。哪些行為使男同學皺眉反感;渡邊懂得本能地迴避。連她打扮都與眾不同;總是穿著咖啡色三件一套的西裝,兩條腿永遠包裹在尼龍絲襪裡。除非是遠足去爬山野營的時候,絕對不穿上牛仔褲、涼鞋之類便裝。
總的來說,她把自己的形象管理得很成功。而那種形象,我們都很熟悉,因為在少女漫畫裡常見到。但是男同學們很少看過少女漫畫,天真地以為她風格完全自然而獨特。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形象便是:「好女孩」。教室好比是她的舞台,每天演「好女孩」演到三年級冬天,快要報考大學的時候。
渡邊的志願是做律師。二十多年前,日本各大學的法律系給男生壟斷;女生占的比率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政治系、經濟系也差不多;至於理科、工科的情形,更不在話下了。在那麼個情況下,當年多數「好女孩」都選擇了文學系或教育系。大家關心:做了三年「好女孩」的渡邊,會不會貫徹初志讀法律系?她不怕「女強人」的帽子嗎?
有一天,班主任向大家公布說︰「渡邊同學要報考慶應大學文學系了。我們都知道她本來要學法律。然而,經過細心考量,她覺得法律系的風氣對自己不合適,於是勇敢地改變了志願:先讀文學系,將來要做律師的妻子了。」渡邊站在班主任旁邊,羞得兩頰緋紅。
他那種說法、那種語氣,若在今天夠算是性騷擾的了。可是,當年,多數人覺得渡邊的選擇很現實、很成熟。即使在首都的重點學校也一樣。想到這一點,我們似乎沒有資格嘲笑伊斯蘭國家對女性的歧視、壓迫。後來,渡邊如願地考上慶應大學文學系,直到畢業都保持了「好女孩」的形象,而讀完大學後不久,經過相親,果然嫁給了年輕律師。
今天的社會跟當年很不同了。然而,重視形象、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仍舊是年輕人當中常見到的毛病。人得為自己活。除非活出真正的自我來,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本文選自 新井一二三《123成人式》
我好奇的是,渡邊同學的現在是過著怎樣的日子呢?

Single User Mode

To enter single user-mode, type:

shutdown now


To return to multi-user mode, type:

exit


人生的大道理都在這裡面了啊~

人生有點像FreeBSD
boot的時候有的人
有些不同的選項
開始載入Device Driver
有的小孩ACPI沒長對
還沒boot完就panic
有的boot完成
卻找不到 root disk
永遠處於等待輸入的狀態
所幸大部分的正常人都可以進入 multi-user mode
但是每個人有每個的人的application
sendmail很保守
postfix 很穩
mysql最新
Diablo 常常 core dump
還是單純當個 flash disk 上的 firewall
pf 很好
ipf 不錯
ipfw2 大家都在用
ip6fw 已經進了 attic
有的時候會遇上 fork bomb
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 cracker
沒有龍基努斯之槍
只好拿 packet filter 當 AT Field
package 越 build 越多
system load 也從 0 跳到 nCPU+k
不知道該選 kde 還是 GNOME
libpthread 還是 libthr
swap 開始滿載
powerd 準備啟動
不小心踢到 bug 的時候
只有ddb來救
直到這台機器葛屁之前
其實只是不斷的在 single-user mode
mult-user mode 之間擺盪
偶而做做世界
偶而做做核心
不然來點 portupgrade -a
說穿了
這不過是在世界上的
某個城市
某個房間
某個角落的一台無名的 server 罷了
會不會太用力了

2006年5月16日 星期二

Web 2.0 - An old essay

O'Reilly -- What Is Web 2.0

最近水族掛站了,因為人在上海也沒辦法直接去修。還好有幾位友人幫忙,才把壞掉的主機重新啟動。但是啟動之後發現人少了很多。其實水足用了這麼多年,都還是老舊的 FreeBSD 3.5.1 + SOB,好像已經脫離了現有的使用習慣很久了。想到"Web 2.0"這個buzzword,想找找看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讓這個朋友社群 revitalize (這個字的中文應該是啥?)的方法。



逃離

懷居大內: 怔忡
『希望能夠找到由自己選擇的家人』,這句話真是直指問題的核心。昨天下午跟clive和conrad兩位長輩喝咖啡,雖然聊的都是工作、HR,但是聊天之中,心中的另外一個thread也隱隱約約想著把自己放逐到這個地方來的原因,但怎樣都講不清楚,怎樣都有一層厚厚的膜在那裡,但是這句話講得一針見血,突然明白了一直說不出口的原因。大師曾經問我為什麼想要結婚,我想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BTW,難道FreeBSD愛用者都這樣嗎.....sigh

2006年5月15日 星期一

A very nice photo blog

back alley sessions

back alley is the moderator for The Rangefinderforum. I like his shooting style a lot, very natural street shots, even wide angle shots are rich with content.

2006年5月13日 星期六

又撿到一個辛辣無比的blog

拋棄法語運動雜記 - Le Salon de Princesse Alexandra - Yahoo!奇摩部落格

又撿到一個辛辣無比的Blog,看完真是讓人想要起立鼓掌~ Bravo!



Quote - Be who you are and say what you feel

"Be who you are and say what you feel because those who mind don't matter and those who matter don't mind."

--Dr. Suess

新天堂樂園


這部電影的配樂非常非常好聽,裡面有一段故事,是老人對小時候的主角說的




曾經有個國王的女兒


在國王召見她的時候一個士兵看見了她的容貌


被他深深的著迷


後來士兵想盡辦法終於見到公主了


並且向他表達愛意 表示他沒有她便沒辦法活下去


公主深受感動告訴她


每天晚上在她的樓下守候


如果士兵可以守候一百個夜晚


公主承諾將永遠以身相許


士兵每天都來 不論大風大雨


就算被蜜蜂敖 蚊蟲叮咬 鳥兒在他身上歇息


但是他從不離開 只是一動也不動的站在那


一天一天過去了 士兵的容顏也變的蒼老枯白


公主都看在眼裡


只是第九十九天的夜晚


突然那個士兵就這樣走了


因為他知道如果公主在一百夜後反悔了


士兵將會因為心碎而死 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他知道這樣才有辦法讓她永遠都記得他的愛



這段故事在"一瞬之光"裡面也有引用過。


當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你寂寞嗎?




她,三十六歲,是個老師,每天下課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



未婚的她,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



他,三十五歲,是銀行的高級主管,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

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

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

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準備女友可能提分手。



對於愛情與婚姻,他們都有所期望,可是,年復一年,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理由。或者工作太忙、或者個性使然,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就不寂寞嗎?



她,三十一歲,是自由工作者,結婚多年,



「常覺得和先生像擺在家裡的兩張傢俱,沒什麼可說,」



難以想像當初不顧家人反對結婚的勇敢壯舉。



數字會說話。結婚的人變少,離婚的人變多。 根據內政部統計,十年來,台灣地區的結婚率, 由民國七十九年的7.1%,降到八十七年的6.7%。 同時期,離婚率不降反升,由1.36%,增加到了2%。 親密關係,在世紀末的此刻,逐漸變調。



----------------------------------

寂寞病毒

----------------------------------



即便如此,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卻是人的本能。 知名社會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指出, 人類基本的五大需求中,愛與關懷的需求, 是人類存在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位文字工作者說:「現代人真的很寂寞。」 就像他,不斷地在追尋心目中完美的伴侶, 每一次一有新機會總會抱著希望。 等發現對方不是那一個對的對象時, 「那一刻,真的非常寂寞,」 他說:「因為害怕這一生都找不到那個伴侶。」



王文華在《蛋白質女孩》書中,描繪都會男子的寂寞。在起起伏伏的情海裡中,最後,他們仍舊找不到一份能填補寂寞的愛情。



美國電視節目《艾莉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艾莉兼具美貌、金錢與身份地位,極度想結婚,卻總是與美好的姻緣擦身而過。不是對方不夠好,而是艾莉總會發現,對方有著她無法接受的缺點。



事實上,問題不在對方,而是自己。 所以,社會中的每一個艾莉,只能繼續不斷地尋尋覓覓。



---------------------------------

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



現代人的寂寞,其來有自。在後現代的社會中,一切的秩序都被破壞。 突然之間,過去的規範不再適用,在不確定之中,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 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舉例,祖父母那一代, 二十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人,早就已經結婚生子, 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扮演的社會角色。 然而,現在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卻仍然處在摸索期中。 社會的外在變化愈來愈快,競爭愈來愈激烈, 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使個人更需要人際網絡的支持。 不幸的是,工業化的社會,卻是前所未有的疏離。 人與人間的親密度下降,分享親密的管道也減少。 就以家庭為例,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由於生育率下降, 台灣地區每戶人口數只有3.4人。 獨生子女愈來愈多,寂寞感更難排遣。 因此,各種屬於寂寞的產業大行其道。 即使颱風天依然人山人海的KTV、午夜過後人群更多的PUB, 到處都有人在宣洩著寂寞的情緒。 一位新聞工作者也承認,當他極度寂寞時, 甚至會打電話到0204交友中心,只為了聽聽人的聲音,」他說。 最寂寞的是,「每當完成一項很得意的工作時,卻找不到分享的對象!」 擔任電腦公司專案管理師的賴柏年說。



「一旦個人內在分享的需要增加,卻無法獲得親密關係時, 就會感到寂寞!」林以正解釋。 所謂寂寞,在學理上的定義是,個人實際上所擁有的社會互動,比期望擁有的少。 社會互動,要求的是質,而不是量。就像在辦公室中,人與人的交流戴著面具, 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公事,即使不斷與人互動,仍然感到寂寞。





----------------------------------

婚姻失樂園

----------------------------------



感情的分享,最後還是回歸到個人的親密關係上。 婚姻,被許多人視為解決寂寞的良藥。 可是,更多踏入婚姻中的人卻說:「結了婚更寂寞。」



「當你發現婚姻的品質不如預期,當然寂寞。」林以正回答。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婚姻滿意度會隨著生命事件的發生而下降。 剛結婚時,個人對於婚姻的滿意度最高;一年後,滿意度逐漸下滑。 隨著小孩的出生,滿意度繼續滑落,生一個小孩,就下滑一截,之後它會維持一段時間的平穩。



可是,到了小孩的青春期,又開始往下滑;



一直等到所有的小孩離家上大學,婚姻滿意度才會往上攀升。



結婚,就好像從戀愛的天堂回到現實。我們在婚姻中想要更多的共享、更多的了解,但是,一旦現實生活的壓力迎面而來,所有的浪漫幻想,很快就會消失。 國內的「寂寞學」權威吳靜吉在《害羞‧寂寞‧愛》這本書中指出,尋獲夢中的伴侶, 寂寞不見得自然消失。很多家庭主婦在結婚之後就少與朋友聯繫,缺乏社會互動的網絡,反而更寂寞。



----------------------------------

化寂寞為力量

----------------------------------



愈害怕寂寞的人,愈容易寂寞。



一位網路金融業務員,幾年間就換了二十多位女友; 因為每當他寂寞時,就強烈希望找個女友來傾吐情緒。 只是,寂寞感過後,「我往往發現跟對方不適合,」他疑惑地說。 寂寞是人的一刀兩面,寂寞可以摧毀人,也可以激發許多的藝術創作。 美國詩人艾蜜莉.狄瑾蓀,一生中所留下的詩句,多數都在歌詠寂寞。 一位曾經獨自在歐洲流浪半年的攝影記者也承認,雖然寂寞, 但那段時期拍攝出來的作品,卻是她未曾有過的佳作。 每個人,其實都有化寂寞為力量的可能。 即使不是天才洋溢的創作者,仍有能力讓自己不再寂寞 。



----------------------------------

一個人也可以不寂寞

----------------------------------



「人必須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吳靜吉在書中這麼說。 就像目前在高科技人力資源公司工作的虞逸心, 雖然目前沒有親密伴侶,卻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 有空時跟朋友吃飯聊天,獨自一人時就看看書。 「我很少感到寂寞,」她說。 解決寂寞,有方法可循。林以正建議,可以從兩個大方向著手。



第一,調整自我對環境的不確定性。



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寂寞?答案是處在陌生的環境中。 「兵變」或留學時感情生變,都是同樣的寂寞,想要掌握環境,就必須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自我愈強,愈能控制環境。 當自己對環境產生了解,就容易建立社會網絡,不會寂寞。



第二,好好地經營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層面,包括家庭、朋友與公司。在公司中,可以跟同事共同分享生活經驗; 在朋友當中,則擁有過去生活的共同記憶;在家庭中,可以獲得無條件的支持。 如果能夠好好經營自己的生命,寂寞,就能遠離你的生活。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do you miss me tonight

Are you sorry we drifted apart

Does your memory stray to a bright sunny day

When I kissed you and called you sweetheart

Do the chairs in your parlor seem empty and bare

Do you gaze at your doorstep and picture me there

Is your heart filled with pain, shall I come back again

Tell me dear,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Spoken:

I wonder if you're lonesome tonight

You know someone said that the world's a stage

And each must play a part

Fate had me playing in love you as my sweet heart

Act one was when we met, I loved you at first glance

You read your line so cleverly and never missed a cue

Then came act two, you seemed to change and you acted strange

And why I'll never know

Honey, you lied when you said you loved me

And I had no cause to doubt you

But I'd rather go on hearing your lies

Than go on living without you

Now the stage is bare and I'm standing there

With emptiness all around

And if you won't come back to me

Then they can bring the curtain down



Is your heart filled with pain, shall I come back again

Tell me dear,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2006年5月10日 星期三

今日片單

Paradise Now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crash

群眾的怯懦正是造成亂象的根源

[ Blog Worker ] 工頭堅部落‧ 部落格臥客: “只要能離開這個爛到極點的世界,什麼都好”

我突然覺得我落伍了。



說落伍的原因,是因為其實自己是個老BBSer,在Blog這個『領域』只是個起步極晚的後生小輩。但是跟著工頭堅的文章連結看下去,卻發現原來自己想做的事情,別人早就沸沸揚揚地做了、罵了、收了。
撇開網摘,工頭堅這麼寫著「如果說有什麼真正令得我痛苦的,其實是台灣人﹝註:泛指住在台灣的人﹞討論事情的口氣與方式。可能我們太習慣那些名嘴或者來賓的「表演」了。做為一個曾經的影像媒體工作者,我事實上極度唾棄那種快節奏、常態性的現場直播談話節目,因為那種節目最好做──不需要籌備、不需要腳本,甚至不需要腦袋,只消打幾通電話邀人就行。」「如果我們都習慣了那樣的表達或接受方式,就不必再期待有太多深度的思考。甚至基本的平和相處、理性討論,都不可得。」這段話聽起來非常熟悉,不知道在哪邊看過類似的話。
一直以來,自己認為著 The worst thing to do is not doing anything。當怯懦的群眾只敢在家裡自慰式地滿足於這些 talk show,每天發洩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看著電視裡的來賓互相叫囂,看完酣然入睡;第二天又開始累積怯懦式的不滿,等待晚上的節目再度發洩的時候,我們怎麼能期待群眾有一天終於想清楚,而將自己的不滿與訴求,付諸於實際的行動呢?於是亂者恆亂,為所欲為。從來都沒有衝突發生,每天只能在無法實際交流的電視播送中,消耗情緒,消耗能量。
醒醒吧,引用一下國際歌的歌詞『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2006年5月9日 星期二

排版

今天加了一個留言版之後 (在右邊),突然發現其實這些版面上的元素應該要重新排列一下。左邊的column現在完全都是分類、搜尋、書籤、訂閱、RSS等等的。中間的column現在是幾篇內文,底下是之前發表過的10篇文章連結。右邊的column就完全變成留言板、回應、引用等等。如此一來,功能區隔就很明顯,左側是meta-data的東西,中間是context加上 previous pointer,右邊完全是 external feedback。感覺不錯~ 嘿嘿

楊照 - 發現文化藝術中的新世界

文/楊照

開頭的時候,我要介紹一個你不認識但應該值得你認識的人,跟一本你應該沒讀過但值得你讀的書。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Edwin A. Abbott,是一個英國人,一八三八年出生,在一九二六年就已經離開我們,或者說,就已經離開我們的祖先。他在一八八四年寫了一本書,書名叫《Flatland》──如果一定要直譯為中文,就是「平坦大地」,不過,這本書不是在談地球,而是在談一個想像的國度。這個想像的國度,就叫做《Flatland》──平地,大平地!那真是塊大平地!它是Abbott想像的一個二維空間的國家。
應該是在高中的幾何學過吧!我們知道我們這個空間有長度、高度、寬度,是三維的;我們有立體感。我們活在一個三維的空間裡面。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有沒有辦法想像,如果人活在二維的空間裡面、如果二維的空間裡面有生命,它長什麼樣子?換句話說,一切都是平的,這整個世界只有一個平面,所以這個世界的人長得就跟我們的不一樣,沒有立體的感覺或沒有立體的世界裡面,人怎麼活著?
在那個Flatland的空間裡面,Abbott想像、創造了一個敘述者。這個敘述者的名字蠻有意思的。他的first name是簡寫的A,我們大概可以猜這跟Abbott有關係,而有意思的是他的last name,他的姓,他姓Square。四四方方。他是個四方人。他告訴我們,依照Abbott的想像,那個Flatland的二維空間裡面,每一個人的地位表現在他的形狀上,各個不同。
什麼樣的人最沒有地位?最沒有地位的女人是一條線,比線稍稍有地位一點的,是三角形。像苦力這種社會地位最底層的人,就是三角形。你如果受了良好的教育,或者得到多一點的財富,說不定三角形的小孩就會變成四方形(square)。有稜有角。地位越高的人,角越多。地位最高的人是僧侶(priest),他們有很多很多角。學過幾何的人都知道,角多了以後就越接近圓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世界,可是,這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生存的世界。
如果沒有了立體感,怎麼辨識你我?例如說,我拿出兩個銅板,你會看到這個是五塊錢,這個是一塊錢,這是因為我把它們站立起來。可是Abbott想像的空間只有二維,換句話說,所有的東西都會在同一個平面上,那麼,這兩個銅板,無論如何它們都在同一個平面上。兩個碰在一起,永遠只能看到一條線。雖然我是一個圓,你是一個三角形,當大家都處在一個平面的時候,都會變成一條線。所以,二維空間的一個巨大麻煩是,人跟人之間怎麼認識?
A想了一個解決辦法。來吧,我們就用色彩!每一個人應該有自己一個不同的顏色。有了顏色,我們就能辨認出:喔,來了橘黃色的一條線,我就知道來的是廖咸浩,然後來了黑色的一條線,我就知道這是羅智成,來了灰色的一條線,我就知道這是南方朔…。可是這個提案到了Flatland的國會裡面,哇,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誰最反對呢?僧侶們最反對。對他們來講,形狀是決定階級等等一切的最後的評斷,如果增加了顏色,會搞亂了階級。結果沒辦法,這個提案被推翻了。可是人還是有需要了解我到底碰到誰。
沒關係。如果你是下層階級的人,就用摸的。彼此摸一摸,噯喲,這是一條線,這是三角形,你就知道誰是誰、誰是什麼樣的地位。可是地位高一點的不准人家摸,那怎麼辦呢?方法就是,在這個Flatland裡面,每一個人都要學幾何,而且都要學得很好,碰到誰就稍微觀察一下:走到這邊,看到這裡有個角,這個角大概有125度,很快也就知道這個人有幾個角,他大概是什麼樣的地位。
Abbott設想這個二維世界的故事,有一個戲劇性的變化。書的後半,有一天,Square先生(他是四方形,所以我們知道他的地位不太高)突然發現有一個東西在他眼前浮現,看起來像是一個圓形,可是這個圓形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然後又越變越小,越變越小。
為什麼有一個東西它是圓形的,可是它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他從來都沒有看過這種東西,從來都不知道有過這種東西。這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傳來一個聲音跟他說,我是來自另為一個世界,我的名字叫做「球」。這是來自三度空間的一個圓球體。在二維的空間中,這個球體升起,A剛剛遇到的時候,球一個點碰到這個平面,越往上升,對這個平面而言就越來越大,到達圓周的時候是最大,然後不斷上升,他又越來越小…,所以Square會看到圓形大小的變化。
這個二維空間裡面來了一個三維空間的怪物! Square的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我聽不懂」,什麼叫做三維空間的圓球體?哪有這種東西?他把這個怪物叫做Strange。他跟這個 Strange先生努力溝通,Strange先生想盡辦法告訴他什麼叫做三維空間,什麼叫做立體、立體世界是怎樣怎樣,但他還是聽不懂。
最後Strange說,來吧,我只能做一件事情,於是他把Square從他的平面抬起來,讓他自己從高的角度去看到自己所處的二維空間。噢,Square 嚇了一大跳。原來,當他和其他人在同一個平面的時候,他能夠看到的永遠是一個邊緣,永遠都看到別人的一條線。今天他突然升高了,每一個人的每一樣東西,他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看到了他所處的、他生長與生活的這個二維世界,變成了另一個模樣,出現在他眼前。原來他以為的二維世界(的那種單調、簡單),他以為他所知道的一切,現在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可以看到別人的身體裡面,別人的家裡面──因為以前這樣都擋住了嘛!他跑到上面來看,就看到所有的東西。Square感動得不得了。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天地。
故事發展到這邊,像一個奇幻故事,可是接下來,卻開始出現了悲劇。Square連續發生了兩件悲劇。
第一個是他的enlightenment,他被啟發了:他發現世界不只有二維,不只有一個平面,世界是可以有立體的。Square進一步就想,那如果有三維的空間,那就一定有四維的空間,如果有四維的空間,就應該有五維的空間,就應該有六維的空間……
當他這樣那樣想的時候,那個來自三維空間的Strange,就「兜」地敲他一下說,你不要胡說八道,空間、世界就是三維的,沒以什麼四維五維的。二維空間的Square不相信,他認為,今天你來自三維空間,我才意識到有三維空間,有三維空間,為什麼不會有四維空間、五維空間?
他就Strange先生兩個吵起來了,吵到後來,Strange就說,我不要跟你講了,你真是個無聊的人,空間就是三維的,沒有什麼四維五維的。他把Square丟回到到原來的世界裡面,就走掉了。換做是你,好比你被外星人綁架後又回到地球,你會幹什麼事?
你會告訴人家說,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外星人長什麼樣子,從外太空看到地球是怎樣怎樣。Square就像這樣到處跟人家講,你猜,他那個二維空間裡面的人會有什麼反應?也跟我們聽到有人跟我們說有外太空人,有人把你綁架了,一樣的──他最後給關起來了!故事就這樣結束。
為什麼要先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只是pretext,只是藉口。表面上,這故事講一個比我們存在的少了一維的空間,但是透過這個故事,這位英國人, Edwin A. Abbott,其實要宣揚的是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非常流行的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活著的三維空間其實很可能只是我們的假象,很可能只是我們的感官世界不得已只能夠感受到的一種世界。
為什麼不能有四維、五維、六維空間的世界?你會說:「三維,我可以理解啊,就是長寬高,一切東西是立體的,但四維是什麼?第四維怎麼出現?我沒辦法想像啊!」你沒辦法想像,你就能證明說四維、五維不存在嗎?Abbott就是用二維空間的Square來教訓你──Square活在二維的世界裡,他也沒辦法想像有三維空間的存在,但是我們能夠因為Square無法想像三維空間,就認為三維空間一定不可能嗎?
不是的。這個故事要讓人去思考四維空間,要讓人去思考我們今天所習慣的三維空間以外更廣大、更有可能性的一個世界。這個思考對這個世界有沒有影響?我要很明確地告訴大家,這個四維空間的想法在二十世紀初期具體地創造了新的藝術,創造了藝術上一個重要流派,「立體主義(cubism)」。立體主義最有名的大師,就是畢卡索。
西方的藝術史長年以來的一個重大題目叫做perspective:我們如何利用視點去讓平面的東西立體化。以前人的畫就是在用二維的平面去表現三維的立體空間。畢卡索跟他那個時代的藝術家們,對這種「用二維的空間去表現三維立體」的東西,嗤之以鼻,他們認為,這多麼樣的庸俗、無聊、保守啊!人類應該可以去想像,也必須去想像、去突破四維空間。
畢卡索的畫,尤其在立體主義時代,他和他所有的同儕畫家們所畫的那些畫,為什麼看起來都那麼樣的奇怪?可是你如果看過Abbott的書,你就明白,他們在複製Abbott所寫的二維空間裡的那種經驗。
我剛剛講到的,Square被Strange拉到另外一個空間裡面,他一看,他認識的世界全都改變了,他看到原來看不到的、但是本來就存在的二維空間物體裡面的內部。立體主義也是要做同樣的事。他們認為,如果我們想像、訓練自己有一個四維空間的眼睛的話,我們所看到的三維空間就改變了。
我從現在這樣的角度看大家,我能看到你的臉,就一定看不到你的後腦勺,而我坐的位置比較高,我能看到你的頭頂,我就一定看不到你的腳底板,這是因為我們都活在三維空間裡面。但是畢卡索和他那個時代的藝術家,把在一個透視(perspective)裡面不應該被包納起來的東西放在同一個平面上,同一張畫面上,造成了藝術史上的大突破。我們可以稱立體主義是一個「四維空間假想底下的巨大的突破」:那樣一個感知(perception),那樣一個結構上面的大轉變,把那一整代,那二十年三十年,什麼叫做藝術、美術,全都被改變了。這就是「新的世界觀產生新的藝術」的一個例子。
四維空間的思考,在二十世紀初期是一個非常流行、非常前進的未來型思考。可是一百年之後的今天,四維空間的思考,那個時代的畫家、知識份子大家都想的四維空間問題,我相信,你們沒有一個人會發神經病去想四維空間。這百年中間有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1905年的時候,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後來他更進一步用廣義相對論去探索宇宙的奧妙。
狹義相對論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時空統一論」。這個時空統一論破解了,或者,回答了十九世紀以來一直對於四維空間的想像。換句話說,愛因斯坦找到他認定的四維空間──時間就是空間的第四維。
也就是說,(你可以想像)一塊一塊的、我們所處的空間,另外再多加一維,把這個空間給連續起來;只有連續起來、有第四維的空間,我們才會動,要不然我們只能靜止;我做出去的任何一個動作,都需要屬於另外一維的時間來使得它變得可能。可是,愛因斯坦的理論同時卻也就扼殺了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本來對第四維空間更有意思或更不確定的那些想像。
物理學在二十世紀繼續思考多維空間,可是這個多維空間就慢慢脫離了一般人的理解範圍。例如說,物理學到後來重要的兩個巨大分支:一個是天文物理學,去探究宇宙的起源;一個是量子力學,去探究物質最深內部的奧妙。到了二十世紀的後半期,大爆炸(Big Bang)理論提出,宇宙的起源是來自一個大爆炸,大爆炸之後,宇宙快速膨脹。大爆炸理論將探究天文宇宙來源(原來的宇宙學),跟探究物體最內部的東西,給結合在一起。
現在有一個很有名的問題,就是叫做「宇宙大爆炸的第二分鐘」:宇宙大爆炸的第二分鐘的時候,物質還非常非常的緊密,可是宇宙已經形成了。所以要瞭解那個宇宙的結構,跟它裡面的包括時間、空間的關係,一方面要用天文物理,一方面要用量子力學。為了能夠調和天文物理和量子力學,今天的物理學家就提出了一個「超弦理論(string theory)」:在大爆炸的第二分鐘,我們唯一能夠想像的形體是一個弦!
在這超弦理論裡面有的東西,就完全是抽象思考的:我們今天的物理學主張至少要有九維,這個弦才能夠成立;在這個宇宙起源的時候,至少要有九維的空間在這宇宙當中。只是,這個九維空間到底是什麼,不是我們可用一般的常識去想像的。從這第四維以後一直到第九維,各個維(Dimension)到底是什麼,也已經不在一般人的常識裡面。所以,跟一百年前相比,我們活在一個比較無聊的空間裡面,我們回到一個三維的空間裡面,沒有人在思考四維空間、五維空間、六維空間。
我願意、也必須再舉一個例子,那就是講比Abbott稍微晚一點、另外一本書跟另外一個重要的作者。剛剛好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交界的時候,1899年底,佛洛伊德所寫的《夢的解析》。《夢的解析》以及後來佛洛伊德的種種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於自己的認識,我們對於人的認識。
《夢的解析》挑了一個當時的人從來不覺得值得研究的題材。它所研究的對象就是你每天做的夢。你姓廖名咸浩或者姓羅名智成,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你今年幾歲?你覺得你在想什麼、在幹嘛?你以為你很了解你自己?佛洛伊德只要問你一件事情就好:喂,昨天你有沒有作夢啊?昨天夢見什麼?來,講來聽聽吧!佛洛伊德他很聰明、很壞,他挑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質疑跟挑戰,他的理論有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挑戰每一個人的自我認知。
《夢的解析》的基本前提是,夢表面的內容都不重要。夢是什麼?夢是挑選我們日常生活裡面殘餘、瑣碎、不重要的東西(residue)去拼湊成夢的內容。可是,為什麼要拼湊成夢的內容?因為它背後要暗示一個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欲望。例如說,你昨天夢見你跟一堆小孩出去玩,吃了一大堆烤蕃薯,吃烤蕃薯的時候,你看到其中有一個小孩太愛玩了,跑到水裡面去差點淹死,你把他救起來了…看起來表面完全無害,佛洛伊德就告訴你說,任何無害的夢就藏著重要的訊息。人不會隨便亂作夢,會作夢,就表示你有被壓抑的欲望藏在夢裡面,要不然你不需要去作夢。
夢要怎樣「解析」?例如說,你在昨天的生活經驗裡面,跟蕃薯發生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你會在夢裡面出現烤蕃薯?這個蕃薯一定在你生活裡面跟另外一件重要的東西放在一起!那個重要的東西或許是你暗戀的一個男生,你剛好看到他正在吃烤蕃薯,所以烤蕃薯代表那個男生而不是你夢裡面以為的那個烤蕃薯。不只烤蕃薯,烤蕃薯本身不重要,你真正要吃的對象是你不敢承認、會被壓抑的欲望。最容易被壓抑的就是性欲,性的欲望,烤蕃薯就變成了一個性欲的聯想,所以你把烤蕃薯吃下去,這就意味著你想要吃什麼…這叫做夢的解析。
到底你要不要相信佛洛伊德解析法,老實說,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二十世紀初期的人在佛洛伊德的理論和佛洛伊德的這些雄辯術的籠罩底下,每一個人開始對自己懷疑。因為佛洛伊德給你的訊息是,你不了解你自己!到今天,我都還敢代替(代表)佛洛伊德教訓你們,不要相信你認識、知道你自己;每一個以為認識、知道自己的人,都很有機會變成精神病。為什麼呢?因為人都是被壓抑的;人原初的欲望(libido)一定要被壓抑,如果人的原欲沒有被壓抑,從小的時候就會把精力耗費在性慾上面,就長不大,就不可能變成文明人。
你今天坐在這裡聽我演講一個半小時,就證明你已經可以變成一個文明人,文明在你身上已經成功了。文明之能夠在你身上成功,就在於把你的原欲給壓抑下去。既然你的原欲已經被壓抑了,你這個人就是個複雜的人;你這個人表面想要的東西,表面說的東西,你表面想的,都不重要,對你最重要的欲望、對你最重要的經驗,一定被文明或被文明所代表的力量給壓抑下去。真正決定你的個性最重要的東西,你自己沒有辦法意識。它全部被壓抑在你的潛意識裡面。你會去刻畫的你自己,一定是錯誤的虛偽的假的。
你覺得「我自己是一個好人,我好得不得了,我仁慈得不得了」,佛洛伊德就會說「啊,你塑造你自己做一個仁慈的人,表示你的內在有一個恐慌,很怕自己不仁慈,你的內在一定有一個黑暗、一定有一個經驗,唉喲,說不定你小時候害死你弟弟哦,所以你一輩子要扮演一個仁慈的人」;你說:「我沒有,我一定沒有」,佛洛伊德就說:「你怎麼知道?任何對你的個性有嚴重影響的經驗一定會被你壓抑下去,如果你四歲殺死你的弟弟,你一定不記得。」這下麻煩了,到底有還是沒有?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說,佛洛伊德看待人是極度複雜而且極度殘酷的。
佛洛伊德的理論成立之後,或者,佛洛伊德的理論流行之後,人就不一樣了。人變得非常複雜,帶一點陰暗、恐怖,而且人對自己變成了一個謎。也就是說,佛洛伊德最大影響不在於讓你去看「噯呀,我看這個人好難懂喔」,而是讓你知道你哪有餘力去想別人好不好懂,你連你自己都不懂!他要我們每個人問自己:我是一個好複雜的謎,我能夠了解我自己嗎?
人窮其一生,很可能都沒辦法解答這個問題。所以,你要去求救於精神醫生。所以,精神醫生這個行業才能夠成立,才有錢賺!然而其影響遠超過精神醫學。因為佛洛伊德的理論,我們才有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學經典: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與喬埃斯的《尤里西斯》。如果沒有佛洛伊德,這兩本書不會成立。

2006年5月8日 星期一

Back to Shanghai

剛剛才把行李整理完,想想這次又花了12hr在交通上。中午出發,半夜才到家。

上了線跟RX聊起來,我跟他說:『我覺得我在上海住的地方比較有家的感覺』。他也說他覺得美國比較有家的感覺。這種感覺這次回去台灣特別強烈,感覺上並沒有『休息』到。台北的房子已經變成爸爸媽媽的家的那種感覺。朋友們都很忙要上班,只有我一個人晃來晃去,精神上是沒有辦法放鬆的。
剛剛從浦東機場坐著出租車的時候,一直很想睡覺;頭靠著車窗勉強維持半醒半睡的狀態,腦子裡面一直在想「怎麼還沒到啊~」。回到家看到Eva在家,突然有種很高興的感覺,有種心理上終於"鬆掉"的感覺,很自在很輕鬆。我覺得家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才對,而不是回去還要緊張面對可能發生的對話(幸好這次並沒有發生該類的對話)。小J說,說不定過幾年,我會變成偶而回台灣探親了。說不定哩~ 我很多同學現在呆在美國,恐怕也是好幾年回台灣探親一次吧~

2006年5月7日 星期日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Xuite日誌:Miso的心情生活域
我生得太晚,中正廟運動的時候,我還在號稱『沙漠』的那家高中唸書。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不同的國際歌版本,記下以滋紀念。

Choo曾經把暱稱改為『我不要聽沒有東方紅的黃河』,不過最後的那幾句國際歌,雖然沒有東方紅這麼significant,但是少了那些,那個結尾就顯得無力了。(黃河鋼琴協奏曲最後幾個音符恰好是草原小姐妹的開頭,不知道是誰抄誰的)


The Living Room

The Living Room - Events
位於南京東路光復北路口的一個小pub,昨天在哈爺邀請下,去聽了現場的Jazz。Bass和Drummer都是LTTC的英文老師,但是表演真的很棒,尤其是Okinawa-san和吉他兼小號手。演了許多手John Coltrane的曲子,看來這個團很喜歡John Coltrane啊~ 不過把吉他的音色改成搖滾風,氣氛其實比古老的John Coltrane更為熱烈哩;這個網站還有online radio,聽不到現場的人可以聽聽online radio解解饞:)


台東的照片

補兩張台東的照片上來

綠得嚇人的縣道139風景


冰拿鐵


2006年5月6日 星期六

Quote - From Connie


請相信陪伴也是一種幸福, 為什麼一定要把對方看透透才是愛呢? 這樣的話google應該可以榮獲最佳戀人


-- Connie Wang


Quote


江濱柳:有些事情不是你說忘就忘得掉的。

雲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記呀!你看我們周圍的人,哪一個不是千瘡百孔的?

-- 《暗戀 桃花源》



一個人

去了一趟台東,但是不想把這個放入"旅遊"的類別。心裡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其實哪都沒去到。

選擇一個人去台東好像還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去東京可能也不會太好。一個人開著車,副駕駛座堆著相機、地圖、飲料、食物。雨中的台11線不特別美,本來已經很鬱悶的心情,就更糟糕了;以前曾經坐在副駕駛座的那個印象,怎樣也趕不走。知本、台東、富岡一路往上。每到一個景點要下車晃蕩就開始下雨,受不暸上車要走,雨就停了,很無奈,終究是我選錯了天氣來這,怨不得別人。
在成功的時候,誤打誤撞找到台東魚生館,冷冷清清的魚生館,裡面每個魚缸的魚倒是顯得非常建康,一點也不受外面下雨的影響。雖然我很禮貌地詢問每一條魚他們快不快樂,不過顯然魚類沒有禮貌,除了大口大口吞水以外,並不理睬我。
開著車子到處晃,除了沒什麼目的性以外,其實還是有好處的。這給了我一種思考的時間,不是那種專心思考專心去想要『破解』些什麼或是找出什麼解法的思考方式,而是專心開車,但是用自己腦子的某個部分去想一些長久以來的問題。我一直以為,專心在工作上,工作上有成就,good pay good title,然後就算是我一個人,我也可以過得很好;但是我好像錯了。
走在魚生館裡面的時候,看到漂亮的魚或是很奇怪的箱河豚(就是得了全身硬化症,只有尾巴可以自由甩動的一種可愛魚類),會有種不由自主的想轉頭過去說『嘿,你看這條魚』。看到那個很夢幻的水母缸和滿缸的大大小小水母飄來飄去,就像想像中的木星生物漂浮在木星的濃厚大氣裡面一樣--『嘿,水母也可以這樣喔~』。不過轉過頭去,除了空氣,只有遠方的牆壁和魚缸。There is just no one there to share it with me.
看得很重的東西,不見得能看得開。

2006年5月3日 星期三

Quote - 契機比什麼都重要

『契機比什麼都重要.....偶然的一致,說起來也許是到處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就是說那一類的事情在我們周圍,是日常經常發生的。但我們大半都沒留意到,就那樣忽略過去了。就像大白天射向天空的煙火一樣,只聽到微弱的聲音,就算抬頭望向天空也什麼都看不見。可是如果我們有強烈追求的心願的話,那可能就會在我們視野裡,以一個訊息浮現出來。變得可以鮮明清晰地讀出那個圖形與意思來。而且我們看到那個東西時,就會驚嘆道:「啊,這種事情居然也會發生,真不可思議。」其實就算一點也不奇怪的事情也一樣,就會有這樣強烈的感覺。』

-- 村上春樹 《東京奇譚》之《偶然的旅人》